• 新闻热点
  • 立命馆大学教授松尾匡:左派才应重视金融缓和(下)

    立命馆大学教授松尾匡:左派才应重视金融缓和(下) 发表时间:2015年03月10日 | 发表人:

    译自《朝日新闻》网络版

     

    【松尾匡简介】1964年生,在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后,曾任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自2008年起,任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记者:为何您的一贯主张是结构改革和增长战略都不需要呢?

    松尾:结构改革和增长战略这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只会给金融缓和拖后腿。的确,如果社会进入到有工作意向的人全都被雇佣的完全雇佣状态,就会碰到经济不能再进一步扩张的“天花板”。这时候,谋求将“天花板”本身升高的增长战略的讨论就会开始出现。但所谓放宽管制后“天花板”就会升高之事,大概不会一帆风顺。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这种做法正确,也是要在实际上实现完全雇佣之后才会成为课题。在还存在失业者、企业也还有进行雇佣的余地、经济还可进一步扩张的时候,没必要特意去升高“天花板”。人们会因担心失业而无法安心消费,这不就会压低需求吗?

     

    记者:如果不增长,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富裕。难道不是这样吗?

    松尾:“天花板”升高到何种程度为好呢?究竟是否应该升高呢?在碰到“天花板”的时候,这可能将是一个争论点。在国内生产总值本身的增长这一意义上的增长而非以雇佣为目的这一意义上的增长方面,有人无法发现意义,有这些人存在也可以。

    但当前,相比讨论这个问题,更应解决想工作而不能工作、在生活上遭遇不幸的人被置之不顾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遭遇这种不幸,不仅对于当事人,对于社会也是一个大问题。

     

    记者:松尾教授您特意把量化宽松说成是“生钱”,那您如何看待“财政融资”这一批判?

    松尾:财政融资不好这一议论不适用于希望摆脱通货紧缩萧条的当前状况。在这种生产商品的供给能力过剩、购买商品的需求不足且还有很多人不能就业的时候,即使把通过金融缓和产生的资金投入到财政支出以扩大需求,在供给能力没有全力运转的期间内,也不会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

    日银购买后躺在日银金库的国债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事实上无需偿还,也不会流入到市场,所以不会对物价和利率的动向产生影响。不过,在物价上涨过头的时候,日银可以通过卖出国债来吸收资金,以抑制通货膨胀。

     

    记者:市场会接受您的这一理论吗?

    松尾:虽然以前都说如果变成中央银行买国债来填补财政缺口的话,国债信用将立刻丧失,但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市场人士很冷静,想着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而采取着行动。

     

    记者:过去,也有国家曾因为国债发行过量,而导致高度通货膨胀。日本是否也有这种隐患呢?

    松尾:如果在需求与供给持平后,再投放超出供给能力的货币,就会使通货膨胀加剧。发展中国家出现通货膨胀的事例时有耳闻,就是因为发行了超出生产能力的货币。确实,政府如果无中生有地创造货币的话,要多少就能有多少,会轻松得不得了。因此,人们自然会认为必须对此加以节制。

    物价目标就是节制的规定之一。要恪守2%的物价上涨目标一事,就是一项约定,即在达成该目标后,就放弃金融缓和,转为金融紧缩。而禁止中央银行一如既往地直接购买国债,也是节制手段之一。

    以前,因缺乏对物价上涨进行随时掌握的统计技术,所以往往采取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这一节制手段。这就像因为体重计不准确,而以“一天最多一碗饭”的节食方式来防止肥胖一样。因此,即使人生病而变得骨瘦如柴的时候,也必须维持限制。但如果能准确地测量出体重的话,就可以采取以进食来维持一定体重的方式,也就是采取物价目标政策。

     

    记者:您这番话似乎会让政治家感到高兴。

    松尾:不仅是自民党,共产党也罢,社民党也罢,政治家如果没有钱的话,就无法履行公约。民主党的执政不顺利,就是因为该党虽然提出了高中免费和儿童补贴政策,但却没有足够的财源,而被批评为违背公约。不过,如果通过金融缓和来生钱的话,这些政策就都能够实施了,且经济也应该会转好。可惜,当时民主党政权没有这个想法。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