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动态
  • 友好合作
  • 中心首次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日本动向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

    中心首次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日本动向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31日 | 发表人:

    20181028日,由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日本动向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带一路’建设下日本对华战略调整及中国的对应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再次访华后国内举办的第一场有关中日关系的专业研讨会,邀请到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各界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与会。

    开幕式上,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吴慧、科研处处长康艳梅,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慧海代表本次研讨会主办方分别致辞。

    在基调演讲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分析了当前中日关系趋向友好的内外因素及其互动过程,强调要从全局高度分析并展望中日关系,并提出了把握中日关系的“五更一要”。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吴寄南认为当前日本对美外交险象环生、对俄外交没有进展、对韩外交陷入僵局,提出要珍惜难得历史机遇,夯实中日关系的基础尽可能延长中日关系改善的窗口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副所长、研究员杨伯江结合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新态势,分析了中日关系怎么确保不因局部矛盾激化冲击关系整体、中美日如何就地区合作架构真正的展开战略对话、中日关系如何在排除美国干扰的同时确保中美关系的软着陆等三大挑战,并强调了大国关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外交学系教授黄大慧以安倍政府对华政策调整与中日关系前景为重点,就“转型期”的日本对华认知、日本战略性政策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指出了当前中日关系的变化也是源于中国引领和塑造中日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强。

    在专题报告环节,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孟晓旭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日关系放在自2010年以来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提出日本在挑战和机遇下既想“应对中国”也想搭乘中国经济快车,2012年底安倍再次上台以来中日关系的大落大起正是这种原因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副教授刘星分析了日美同盟的特点、现阶段特征和不稳定因素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赵晓春指出了中日关系呈现紧张与缓和交织的钟摆效应,而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回摆”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清秀分析了日本“印太战略”的动向和影响,并提出中国应在对抗中谋求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讲师朱晓琦分析了日本海洋战略的新动向,并提出海洋安全领域是未来中日发生摩擦可能性最高的地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鲁义认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未来问题比较多,很多敏感性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王珊分析了日本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特点并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做出了预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宋均营分析了日本海外援助的五个特点及其动向,并探讨了其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启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张继业讨论了日本在“印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并分析了其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王辉的主持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孟晓旭对本次研讨会做总结,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慧海与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达巍代表本次研讨会主办方分别致闭幕辞。

    本次研讨会紧扣中日关系热点,对日本动向及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必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相关研究。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