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全
伊朗总统鲁哈尼本周若能顺利访日,意味着日伊两国首脑今年实现互访。双方高层为何如此“亲密接触”?
日本:确保石油安全
在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看来,此轮日伊互动,双方各有所需。
先说日本。首先,在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中,伊朗历来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炼油商“出光兴产”打破英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派出一艘油轮从伊朗运回汽油和柴油。此后,伊朗一直是日本在中东的重要石油伙伴,双方保持长期良好关系。从1995年到2008年,伊朗稳居日本第三大原油供应国地位,合作规模一度达到18178亿日元的峰值。
然而,随着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并禁止其他国家进口伊朗石油,日本从伊朗采购的原油量急剧下降,2018年进口金额降至3710亿日元。
即便如此,日本85%的石油和28%的天然气仍来自波斯湾地区。可以说,从霍尔木兹海峡到阿曼湾的整片海域,已成为日本原油运输生命线的源头。而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就相当于“生命线”上的“看门人”。
其次,伊朗之于日本不仅关乎石油安全问题,也是潜在的不可或缺的大市场。日本对中东出口的产品58.8%为汽车,而伊朗拥有8236万人口,在中东首屈一指,拥有164.8万平方公里疆土,仅次于沙特。
伊朗:打破美国封锁
再看伊朗方面。眼下伊朗经济形势堪忧,通胀率高达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伊朗2019年的经济将萎缩9.5%。伊朗国内前不久更是因为成品油限购和涨价引发一系列示威抗议。“越是遭到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越需要‘广结善缘’,牢牢抓住过去的几个石油出口大户——日本、印度、中国,实现外交破局。事实上,德黑兰最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努力。”李绍先说。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也认为,中日韩印在伊朗石油出口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伊朗通过“向东看”,与东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突破美国的“长臂管辖”,是鲁哈尼访日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