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外交学院教授苏浩:中日两国是竞合关系

    外交学院教授苏浩:中日两国是竞合关系 发表时间:2020年09月14日 | 发表人:

     来源:中评网

    作者:海涵

    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外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日本学研究智库大讲堂日前邀请到外交学院教授、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就东亚整合进程中的中日互动表达看法。他认为,中日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协调的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在波动中前行,需要寻找合理的契合脉路。

    苏浩介绍了其看待中日关系视角,即基于中国,建构东亚;立足东亚,对待日本。他认为,中日两国在文明上有差异和交叠。中日两国的文明都属于东亚区域文明,东亚文明体系有两个层次。其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文明,此外,日本也形成了东亚文明的次生特点。他指出,日本有着战略文化的取向,表现为海洋国家的定位、大陆取向的选择和南下海洋的追求。

    苏浩分析说,中日两国有着陆海特性的战略取向差异。从国家的地缘定位来看,中国是大陆性国家,日本是海洋性国家。中国由陆向海,有着坚实的陆权,具体表现为:内向的封闭性、外向的开放性和战略纵深自信。日本由海向陆,有的是狭窄的海权,体现为:基于海洋的自负和面向大陆的野心。中国的“大东亚建构”是基于大陆的,日本的“大东亚建构”则是基于海洋的。这导致中日作为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结构性矛盾。

    苏浩说,中日都秉持区域主义,但差异是中国坚持的是区域主义和伙伴关系,专注于区域整合的全面“开放区域主义”;日本坚持的是区域主义和军事同盟,半心半意地参与区域整合和残缺的区域主义。

    苏浩认为,中日两国是竞合关系。对于日本而言,它面临着历史传统的纠结与现实竞合的困境、国力转化的失落与实力战略的无奈、相互依存的选择与域外引进的牵制。对于中国而言,则面临着突破历史问题以实现历史逻辑回归、适应国力相互转换与地缘重心把握、相互依存的加强与域外平衡的作用等问题。

    苏浩提到了“四轮驱动”的东亚合作框架,包括:“103”合作框架、“101”合作框架、中日韩三国合作和“东盟共同体”的追求。他说,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应该协调与合作。中日产业链深度融合互利互补,两国企业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复杂联结,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垂直型依存。面对智能时代创造的新机遇,中日两国应该加强高水平劳动力的联结。

    最后,苏浩说,历史解释当代,预示未来;理论指导行为,引领将来。战略需要符合客观,通过调整使之更加有效;东亚区域整合必须中日相互兼容,不可分离。东亚整合进程中,日本以竞争作为出发点,结果最终在具体领域必须与中国协调。“一带一路”与“印太框架”有着地域的重叠与项目的交叉。中日间的竞合关系在波动中前行,需要寻找合理的契合脉路。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