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刘军红:中日交流需要情怀
刘军红:中日交流需要情怀 发表时间:2020年10月19日 | 发表人:
来源:中评网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刘军红日前参加由中评智库与青岛东北亚战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研讨会并发言,他指出,中日之间各方面的交流都需要情怀。
刘军红说,中日之间的交流需要一种理想、浪漫的情怀。这不是心血来潮,回顾1972年以来的中日关系,每当加入情怀的时候,中日关系都是比较好的。
“我年轻时做过一些科技交流,接待的专家都是七八十岁的日本农业专家,比如苹果专家、板栗专家、葡萄专家、西瓜专家,甚至是动物专家。其中一位养龟的专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乌龟养殖技术非常好,名声已经传到了北京,我很惊讶北京郊区的农民竟然知道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请他来到北京,这位专家就在北京把最真实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农民。还有一位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的葡萄专家,有中国江苏的农业代表到日本去和他学习有机农业,这位葡萄专家慷慨传授经验,介绍了有机农业的方法。我接触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都充满感情地来到北京,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带着情怀进行农业的合作,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和日本应该继续展开。”刘军红举例道。
“我最近在推动中日农业合作。农业合作带来的产值比较少,农业产值占中日双方的GDP的比重也非常小,但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难以预见的。农业直接带来的是农村、农民的稳定,双边的农村和农民稳定,那双边的文化就是稳定的,是根深叶茂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关系,中日之间的关系是走不远的。”刘军红说。
过去中日的经济合作是利益导向的,这是过去中日经济合作的基本。但今后这种利益优先、投资导向的经济合作还能走多远?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已经达到可以和美国比肩的程度,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著名的例子就是TikTok(抖音海外版)。那么今后,中国能够向日本企业学习的地方可能会越来越少,现实是,在中国的日本企业,或者在亚洲的日本企业正逐渐惰于投资研发,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在不需要过多投入时轻而易举获利。比如,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几乎见不到日本品牌的智能手机,因为日本没有跟进投资和投入研发。日积月累,日本一些企业就会被潮流淘汰,结果可能出现在引进技术、向新领域投资中,中日之间继续合作的路会越走越窄。
现在是一个全球价值链的时代。在这个领域,全世界不外乎就三块,欧洲、亚洲和北美,欧洲以德国为中心,亚洲以中国为中心,北美以美国为中心,这三块虽有联系,但也正出现新的方向性变化。过去,这三块是地理接近型的,在出现技术竞争后,可能会从地理接近型向制度相似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经济合作向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中日继续向过去的重商主义、利益导向的经济合作方向走,可能没什么希望。
刘军红表示,回到现实,对比疫情下日本的对外出口,最近几个月,除了对中国是正增长,对其他各方全部是负增长,对美国甚至出现了20%多的下降,对欧洲也差不多。据日方统计,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已经成为对美国出口的1.7倍,过去,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方,现在美国的地位变成了中国。疫情下形成的这种新贸易结构,很有可能改变中日、美日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
另一方面,8月份中国对美出口的集装箱运量达到106万个,这意味着在疫情下,中国对美制成品的出口达到了疫情前的最高水平,而日本对美国的出口继续大幅下降,对中国的出口开始回升,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对美出口总量的1.7倍。现在来看,RCEP、FTA、TPP或者CPTPP的意义都在下降,可能会出现新的、更加值得追求的指标和工具,这给中日提出了新的问题。
刘军红认为,中日之间有值得挖掘情怀的领域,那就是农业。重点不在于日本向我们出口多少,我们向日本出口多少,日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农业利益,而在于这种有感情的、有情怀的农业之间的交流,这就是中日关系的未来。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