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三大滞后”致中日民众感情现反差

    “三大滞后”致中日民众感情现反差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02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时报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近日在第16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视频致辞中指出,民间友好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两国民众感情出现反差,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北京-东京论坛今年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的对日好感度不断上升,达到45%的高位,而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却降到了10%的新低,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认知差异。为什么中日地理距离一衣带水如此之近,但民众的心理距离却隔山隔水越来越远?

    纵观中日邦交正常化48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友好是支撑中日关系曲折前行的压舱石。试想,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史中,像中日那样动辄万人在人民大会堂庆祝邦交的能有几个?然而,近年民间友好的风向标不时被不同历史认识的对立左右,文化交流的晴雨表不时被现实矛盾影响,民众感情的压舱石不时被民族主义置换,日本的部分民意被媒体引导,民族民粹主义日益左右一些民众的对华感情。

    是什么让中日民众感情由上个世纪80年代蜜月般的友好降至现阶段的冰点?三大滞后成为挥之不去的纠结。

    首先是中日发展实力对比日益扩大而日本心态调整滞后。上世纪日本开始对华援助时期,中日发展差距悬殊,日本居高临下优越感明显,中日民众理解与认知程度较高,民众好感度呈现历史高点,而现阶段中日实力对比逆转并呈继续拉大趋势,日本民众心理落差和失落感明显,东瀛多年弥漫着的海洋的日本、陆地的中国,工业的日本、农业的中国思维轰然倒塌,对华超强发展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上升,造成了中日人文往来日益密切,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度直线上升,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却掉头向下的巨大反差。可以说,压制日本民众对华感情的并非日本将经济领头地位让渡中国那么简单,而是岛国根深蒂固的危机心理和竞争心态失衡所致。

    其次是媒体在促进民众正向理解上的作用日益滞后。在日本民众对华感情始终在低位徘徊的氛围营造上,日本媒体的专注度和鼓噪度可谓别开生面。以揭短著称的日本媒体在向本国民众传递中国发展信息的时候,延续了擅长揭短和不懈批判的风格,但凡涉及中国,不是苦心孤诣,就是剑走偏锋;但凡遇到问题,不是抹黑唱衰,就是妖魔化示众,仿佛中国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多数媒体的眼中就是见不得其俏,容不得其好。长此以往,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也就变成了被着色着装的假面人,看着假,也就以为真是假的了。

    最后是政府在提升民众感情上的引领作用日益滞后。日本政府在推动增进民众对华好感度上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不同的周期有意无意地引导偏激民意,若有若无地取悦狭隘民意,半遮半掩地利用负面民意,服务自身的大国外交、周边交往、地缘博弈等。中日关系也在这种时而功利,时而对立的走势中不时偏离轨道,日本民众的对华认知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向误区,民众对华感情走向恶化也就顺理成章。中日民众之间存在较大感情反差,需要两国共同追根溯源去破解。从深思的角度,需要找出症结;从重视的角度,需要采取一些务实的举措去纠偏纠错。当务之急,要再次举起民间友好的旗帜,以弘扬民间友好与交流重塑中日相互理解之根基。事不宜迟,要推动年轻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以承接中日友好未来的年轻人的良性认知,推动疫情后两国民众感情的联袂提升。迫在眉睫,中日媒体之间需要深化沟通与合作,以建设性舆论为中日民众增进感情营造氛围,点亮心智。(作者笪志刚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