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任重而道远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04日 | 发表人:

     来源:联合早报

    新冠病毒疫情对中日两国而言,都是一场不期而至的巨大挑战,对两国的经济、社会等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面对疫情,别无选择,唯有携手共进。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残酷无情的疫情,中日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双方尽最大可能携手合作、密切互动,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背景下,如何维持两国友好交往的关系史,如何最大效能地相互间释放积极合作的信号等,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经典诗句,因疫情的发生而一度在中日两国民间外交中传为佳话。两国的政治家、媒体、学者及普通民众等,更是高频率地反复使用上述经典表述,为两国共同防疫抗疫加油鼓劲。

    患难之中见真情,抗疫合作有效缩短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距离,更拉近了普通民众的心灵感受,凸显“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可贵,也彰显了“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的深厚感情基础。

    尽管如此,在中日两国即将迎来抗疫防疫战斗获取全胜的伟大时刻,日本国内的部分保守势力,在处理对华问题时却出现了些许的偏差,很可能会破坏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正轨,甚至将双边关系又拉回至此前那段不堪的岁月。对此,两国的有识之士应加以警惕,莫让疫情扰乱中日关系的有序发展;同时,要以大视野、大格局的战略观来正确认识与处理中日关系。

    从全球层面来看,中日两国都是维护全球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国家,也是维护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的有效力量。中日分别是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经济大国,也同是全球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大国,两国均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理念,对维护全球多边主义、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发展等,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说,当前全球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全球经济,乃至全球政治均造成了极大冲击,致使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散,全球范围的政治合作及经济合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减缓的现象。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中日两国的携手合作就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中日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发展”议题上是存在共同利益的,完全有进一步扩大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未来,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改革与框架完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金融监管、宏观经济政策的全球性协调等不同问题上,中日均可以开展广泛合作,为全球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注入必要的“强心剂”。

    从双边层面来看,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的局面来之不易,而维护双边关系正常发展的未来之路更是任重而道远。为此,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经济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基本盘”,也是“主心骨”,继续维护并发展好这一成果丰硕的“基本盘”,推进并强化中日在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夯实双边政治交流合作的基础,增进民间交往的频率和次数等,对于中日两国而言,都是极为重要且积极务实的政策选择。

    当然,应当看到当前两国经济合作中所遭遇的困难和瓶颈。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业已取得了超越历史的巨大发展,经济总量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与之相伴,国内的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经营成本等均有所增加,市场竞争环境较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

    以此为背景,很多在华投资的日企,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组装加工型制造类日企,出现了经营上的不适和困难,必须通过转移生产基地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便于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未来,中日经济合作既要看数量,更要重质量,在稳固传统经济领域合作基础的同时,积极扩大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康养医疗等新兴领域的战略性合作,要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高科技领域的战略合作为引领和标杆,构建起相互适用且可普遍通用的标准和制度,进一步提升中日经济的普惠范围。

    站在抗疫的关口,展望中日合作的未来,或许大家都需要一些沉淀和反思。日本国内部分保守主义政客及政治团体,应当抛弃用有色眼镜来审视、评论中国问题的传统做法,要用战略性的长远眼光来思考中日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疫情之后,中日两国的外交往来及人员交流等将逐步恢复正常,以首脑外交、高层互访为代表的政治交往还会不断地发生、延续,两国人民相互间的“串门”也将变得更为频繁。这些对于中日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与此同时,日本或许应认真思考保持自身对外政策独立性的重要性,避免显露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外交姿态,树立起独立自主、有为善为的积极外交形象。总之,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发展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疫情之后双方的首要任务。(作者陈友骏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