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朔尔茨访华,日本无语了
朔尔茨访华,日本无语了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08日 | 发表人:
来源:中评网
作者:陈鸿斌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是2019年底疫情发生以来G7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1972年10月11日中国与原联邦德国建交,今年恰逢50周年,这次高访显然是相关纪念活动中的一场重头戏。由于德国是欧盟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欧盟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所以这次访问在进一步促进中德关系稳定发展的同时,无疑也将推动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朔尔茨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与中国脱钩,强调这是完全错误的思路。德国要发展,就必须与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德国政府此前还批准中远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朔尔茨随即对此表态:“好,这一决定很正确!”朔尔茨所在的自民党曾参与默克尔时期诸多对华政策的制定,他深知中德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朔尔茨访华的随行人员中还有诸多商业领袖。
中德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朔尔茨的前任默克尔为例,在任职期间她先后访华达12次之多,而且除了在北京与中国两届领导人举行会谈以外,她还前往中国各地,尽可能更全面地瞭解中国。她到过的中国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西安、成都、武汉、合肥和渖阳等。她在中国的口碑极佳,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默大婶。”
今年4月底,朔尔茨总理也曾访问过日本。这样一次本来非常普通的访问,却在当时被许多日本媒体做出了过多解读。因为在一些日本人看来,朔尔茨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选择日本,足以显示出“德国对亚洲国家重要性的排序。”甚至还有更离奇的解读:这就是为了“与日本联手抗衡中国”。似乎朔尔茨先去东京就是在为日本背书,让它可以更有恃无恐地挑战中国,当时那股得意忘形的神情真是溢于言表。如今时隔半年朔尔茨也访华了,日本媒体又当如何自圆其说?
前面曾提及,默克尔访华多达12次,而对日本的访问仅为5次,不到中国的一半。这就是这十几年来的事,日本媒体不应如此健忘吧。还有一个典型案例,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长达9天之多,除了北京以外,还到访了上海、桂林和香港,但却过日本而不入,这让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并还产生了一个新词:绕开日本(Japan passing)。
更让日本人难堪的是,就在默克尔有限的几次日本之行中,她还在2015年3月访日之际就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提出了忠告。而当时是二战结束70周年前夕,发出这一忠告显然并非兴之所至。
那次访日抵达东京当天,默克尔就发表演讲,谈及德国在二战后能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的关键因素。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与其他国家达成和解,首先是因为德国正视历史。与此同时,同盟国也对德国的这种认真态度予以认可。战争是德国的沉痛记忆,德国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二战结束70周年对德国和日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年份。德国在纳粹盛行时期和大屠杀期间给全世界带来恐怖经历后,战后还能被国际社会接受,德国感到很幸运。默克尔说“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间关系的正道。
演讲结束后,有人提问日本应如何与邻国改善关系。对此默克尔表示:“我很难给你们提出建议应如何与邻国相处。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寻找和平手段达成和解。”
此后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默克尔又提及德国战后对战争历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这是默克尔在一天内两度公开提到历史认识问题。
默克尔对日本政府发出这一“礼貌提醒”之时,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正在准备日本战败70周年纪念日的发言稿。由于安倍一贯强调“侵略”这一特殊名词“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其对历史认识问题也始终是非常令人置疑的。最后其发表的那份谈话,仍然未能诚恳地坦承日本的历史责任,引发了包括中国和韩国等邻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此举也使得日本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始终无法明显改善,直至如今。
尽管默克尔的善意提醒已经非常婉转,但这一发言仍招来了始料未及的反应。许多日本人不分青红皂白,对“逆耳忠言”表现出无条件的排斥。时任外相岸田文雄明确表示不满:“简单比较日本和德国的战后处理是不恰当的。”随后网路上便噪声四起:“德国有什么了不起,德国没资格给日本提忠告!”
日本保守舆论也纷纷起哄指责德国。《产经新闻》在默克尔发言后立即指责对方:“不要将纳粹和日本混为一谈,日本没有像纳粹那样有组织地对特定人种进行迫害和屠杀”。《Themis》月刊随后的一篇文章更声称:“犹太人大屠杀是和大东亚战争与日军慰安妇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
日本想拉德国来配合它抗衡和遏制中国,纯属一厢情愿。朔尔茨最近的表态和访华这一实际行动,不知是否会让日本清醒一点。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