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中日合作需站在更广阔地平线上
中日合作需站在更广阔地平线上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2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时报
当前的中日关系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日本政府,其对华政策以“势力均衡”理念构筑“中国包围网”,导致两国关系呈现“漂流”现象。然而,维护发展中日关系,对中日两国或对亚洲乃至全球政治秩序的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提供对两国关系的正确认知,唤起大众珍惜这种双边关系的情感与行动。
最近,重看日方拍摄的田中角荣访华纪录影片,并与日本年轻人分享。看到日本年轻一代如此凝神观看这部50年前的黑白片,感慨万千。尽管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存在鸿沟,但笔者仍坚信中日两国下一世代,将生活在一个比我们现在融洽且友好的双边关系中。从日本内阁府公布的2021年度民意调查结果看,日本年轻一代比上一代对中国好感度高。在前述民意调查中,日本18-29岁年龄层中对华好感度为41%,高于其他年龄层的平均值。此外,上述年龄层认为,“发展日中两国关系很重要”的比例几近八成。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感到欣慰且意味深长。
50年前田中角荣的访华行动,肩负着日本国民谋求构建正常日中关系的强大意愿,也存在强大的舆论支持。近来在各种系列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的活动中,人们常说要“不忘初心”。什么是中日关系的“初心”?笔者以为,《中日联合声明》,是自1894年以后中日两个民族和解到达的绿洲。“中日不再战”,凝聚了两国三代人的悲愿,这就是两国关系的“初心”。
1972年9月30日,即《中日联合声明》签署的次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为《中日关系史的新篇章》。两国关系旧的一页是杀戮、敌意与仇恨,《人民日报》社论提出两国要谱写“新篇章”,意味着两国告别战争状态,拥抱和平,共享繁荣,创造未来。从那以来,两国政府又签署了3份共同文件,这些文件与《中日联合声明》共同构成今天中日关系大厦的基石,也都是两国关系的“初心”所在。
今天,我们看到日本某些政治势力力挺“中国分裂势力”,这是对中日两国关系基础的冲击与挑战,充满危险。50年前中日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另一个是发展两国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均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关。其中,一中原则以及台湾归属、放弃对日索赔等属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两国关系引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强调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20世纪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特征,获得广泛支持。在中日两国进行恢复邦交的磋商时,日本政府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日双赢。《中日联合声明》写入这五项原则,构筑了中日双边关系的理性基础。今天,日本某些势力企图染指台湾,强调“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对于这些挑战势力来说,他们还需要补课,需要弄懂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更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如何对待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经济发展史看,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恢复历史大国地位的一个过程。但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发展则必然导致称霸,为此需要遏制、制衡中国的发展。
但是,遏制中国发展并未获得普遍支持。一位日本著名国际政治研究者指出,日本政府越是倡导对抗中国,日本就越将加深对美依附。这位日本学者警告说,对于日本这样的对华外交政策,甚至连美国也有所顾忌。因此,其他国家当然也不会响应。这位学者说的其实是,日本的“中国包围网”政策可能导致自我孤立。
可以说,上述日本学者对日本“抗中外交”的批评发人深省。也许日本的“抗中外交”在某个节点的确符合美国的对华政策,但美国对外政策常随时间以及国内外政治变化而调整。在此过程中,日本对美依附愈加剧,其外交自主就愈受到更大束缚。
回顾战后史,日本官民从废墟上苦苦寻找国家发展之路。他们对与新中国发展关系怀有强烈期待,但这个合理愿望却一度遭美国阻挠。因此,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以及两国关系此后的发展,来自于两国国民长期而巨大的努力,对此两国政府与民众都应珍惜。
今天的亚洲,是全球最繁荣的地区。中国、东盟、印度都在蓬勃发展,日本经济却30年徘徊不前。在疫情困扰与全球通胀下,日本民间非常希望能够重启经济。为此,许多日本经营者非常渴望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但因种种原因,中日许多交流陷入停顿。现在,这需要更积极地推动民间交往活动。
中日关系正经历艰难时刻,但也存在巨大机会。许多横亘在两国发展大道上的历史与心理纠结需要解决。中日双方需要携手才能克服这些困难。为此,中日两国外交、经济、社会的交往,需要宏大的想象力。中日两国需要超越陈旧的政治对抗思维,发扬亚洲与未来的想象力,将双边关系构筑在一个更广阔的地平线上。(作者刘迪是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