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日本共同通信社专访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日本共同通信社专访 发表时间:2022年12月02日 | 发表人:

    来源: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121日,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日本共同通信社专访,介绍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意义和成果,就中日关系及涉台问题、朝鲜半岛形势、疫情防控等回答提问。专访实录如下:

    一、问:今年日中两国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您认为50周年氛围如何,怎样评价当前的日中关系?

    答:中日关系历经半个世纪发展,虽有风雨波折但总体不断向前。双方达成四个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识,贸易额突破3700亿美元,人员往来在疫情前达到1200万人次,两国利益前所未有深度融合,彼此发展前所未有紧密相联,给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也促进了地区和平、发展、繁荣。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中日关系所处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正站在新的历史性十字路口,需要双方作出正确选择和持续努力。

    今年以来,双方围绕邦交正常化50周年开展重要政治外交互动,两国各界举办上百场纪念活动,凝聚了改善发展中日关系的共识。疫情下两国经贸合作展现了强劲韧性,凸显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特征。中日作为本地区重要国家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引领区域合作进程、应对全球性课题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在维护国际地区稳定繁荣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两国作为近邻,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分歧。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中日间历史、台湾、涉海等新老问题不时突出,安全互信缺失、国民感情薄弱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给中日关系造成干扰,考验双方建设性管控矛盾分歧的担当和智慧。新形势下,希望双方坚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精神,坚持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树立理性客观的对华认知,把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落实到具体政策和实际行动上,体现以诚相待、以信相交的邻里之道,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二、1117日,日中两国领导人在曼谷举行双边会见,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各领域沟通,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稳定和建设性的日中关系。中方将如何落实这一重要共识?未来习近平主席会不会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答: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泰国曼谷成功举行双边会见。两国领导人时隔近三年实现面对面交流,从战略和大局高度审时度势,再次确认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下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双方团队并就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达成五点具体共识,为下阶段中日开展各层级各领域对话、交流、合作作出了整体规划。

    中日互为重要邻国和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日合作的主旋律。中共二十大所展现的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光明前景,将为中日互利合作带来新机遇、新动能。下阶段双方应加紧落实好两国领导人共识,拿出具体举措巩固基本盘,增加正能量,创造新活力。一是发挥中日高层互动领航定向作用,用好中日经济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等机制性对话沟通渠道,不断凝聚和扩大合作共识。二是把握相互正确定位,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不要让输赢多寡的竞争逻辑主导定义中日合作。三是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维护产供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四是充分发挥地理相近、人文相通、友城众多的独特优势,着眼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及民间、地方、青少年交往。五是坚持战略自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更大驱动力,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高层交往对中日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方高度重视同日方保持高层交往和接触,今年以来,两国领导人通过多种方式保持了正面互动,推动两国关系趋稳改善。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保持各层级各领域对话沟通势头,持续增进政治互信,为领导人互动不断营造有利条件和积极氛围。

    问: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尽早开通两国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达成共识,您认为这对增进日中安全互信有怎样的意义,对此有何期待?

    答:安全互信缺失一直是中日关系的突出短板。此前中日两国领导人已就构建建设性双边安全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应该持续努力、相向而行,不断为此积累积极因素。尤其是日方应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将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落实到具体政策。此外,双方还要妥善管控两国间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做好危机管控,防止不测事态。迄今双方就建立两国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等保持了密切沟通,下阶段应重点落实领导人重要共识,尽早开通直通电话,持续加强防务、涉海部门对话沟通,不断增进安全互信,这是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中共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进入第三个任期,领导权威进一步增强,有人认为中国对外政策可能变得更加强硬,您对此怎么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方对日本的政策方针是什么?

    答: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中国及国际社会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二十大最重要成果,是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中国将以政治的确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共二十大对中国对外政策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政策保持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中国对日外交政策是清晰的、一贯的,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我们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既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期盼,也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延伸到外交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重大利好。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重要历史节点。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找准相互认知和正确定位,建设性管控矛盾分歧,构筑更加牢固的政治互信,奉行更加积极的政策基调,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打造更加坚实的民意支撑,合力开创两国关系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日本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相对中国而言,日本经济规模不断缩小,这是否意味着对日外交的重要性也在下降?中美对立之下,中方常说希望日方保持战略自主,在日美同盟框架下,中方所说的战略自主指的是什么?

    答: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曼谷同岸田首相会晤时强调的那样,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政治上双方已达成四个政治文件,确认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唯一选择,正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和稳定的中日关系;经济上两国互为主要经贸伙伴,共同利益密不可分。在当前应对世界经济动荡过程中,两国互利合作的特殊重要性更加凸显;人文上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疫情前人员往来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友城数量超过260对。双方应该立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继续坚持中日世代友好,把两国务实交流合作做大做深做实。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传统,我们一贯倡导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相信这也是很多国家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对他国发展同盟关系无意指摘干涉,关键是有关安排不应针对第三方,不应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对立对抗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大势,任何企图通过同盟关系遏制甚至围堵他国的做法,最终都将走进死胡同,只会被历史所淘汰。希望日方认清大势、顺应潮流,奉行积极理性平衡的对外政策,作出真正符合自身和地区利益的战略选择。

    五、新冠疫情导致日中间人员往来受限,交流陷入停滞。您认为疫情对日中关系有何影响?近来中国各地出现一些对当前防疫政策的不同声音,中方是否会修改迄今坚持的动态清零方针,分阶段放宽疫情防控措施?

    答:疫情之下,中日人员往来几乎陷入停滞,两国务实合作和民间交流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令人欣慰的是,中日双边贸易额在疫情之下仍逆势上扬,反映出中日合作的旺盛需求和强劲韧性,这不仅为两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疫情和防控政策趋缓,中日人员往来也在逐步恢复。即便无法面对面沟通,双方仍想尽办法,通过线上等方式开展对话,我本人就出席了多场中日经贸合作和地方交流等线上活动,深感双方尽快恢复正常往来的迫切愿望,深知中日关系不会被疫情所阻隔。

    需要强调的是,动态清零是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制定的防疫方针,目的是以最低社会成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重症率和病亡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对病毒认识的深化,中国政府正在不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我们已先后公布九版疫情防控方案,日前又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国的防控策略和举措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问:目前日本已基本打开国门、恢复日常,而中方仍在执行动态清零政策,未来这种政策差异是否会成为日中交往的限制因素?

    答:动态清零并非追求零感染,也不是对疫情零容忍,而是及时发现并防止疫情持续传播和扩散。新冠病毒对人类而言是全新的挑战,需要谨慎稳妥应对。中国国情与日本不同,沿海和内陆、城市和乡村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配比等均有较大差别,如疫情向欠发达地区扩散,不排除发生医疗资源挤兑,这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防止疫情扩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同时,着眼疫情形势发展变化,我们一直在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大的方向是更加合理和有效。相信依靠符合中国国情的防疫政策,我们一定能成功平息新冠疫情,中日间正常往来也会逐步恢复。

    六、针对佩洛西访台,中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所发射导弹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近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说法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所接受,您对此怎么看?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事务属于中国内政,这是国际社会基本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包括美日在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就台湾问题向中方作出郑重承诺,这是同中国建立双边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对于这样的大是大非和基本原则,绝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否则就会丧失国与国相交的基本信义,丢掉立足国际社会的道义基础。

    关于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一事,我们已在不同场合反复表明立场。一言以蔽之,就是美方挑衅滋事在先,中方正当反制在后,个中曲直一清二楚。鼓吹台独没有任何出路,日前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直接反映了台湾民众求和平、求稳定的愿望。

    我们注意到日本国内对中国军演的有关报道。需要强调的是,中日在相关海域尚未划界,所谓中国导弹落入日方专属经济区的说法站不住脚。中方军事演训活动合理合法、公开透明,已根据国际惯例事先发布安全提醒和航行警告。中方举措旨在向外部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分子发出警示,日方没有必要对号入座。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说法,不仅严重背离中日间既有政治共识,还可能使日本脱离和平发展轨道,滑向地缘对抗深渊。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们理解日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但这种意识不应过度,更不应把他国事务同自身强行挂钩。我们注意到岸田首相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做出的承诺没有丝毫变化。希望日方践信守诺,说到做到,在台湾问题上慎思慎言慎行,以实际行动体现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地区稳定的姿态。

    问:日前北京-东京论坛发布的舆论调查显示,56.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未来台湾海峡可能发生军事冲突,不少人认为中方武力统一台湾的现实可能性上升,您对此怎么看?

    答:中方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目标从未改变,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中方。如果台湾民进党当局一再否认九二共识,坚持挟洋自重、谋求台独,以对话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就不复存在。和平统一始终是中方最优先选项,但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中方多年坚持的对台政策方针,其针对的并非台湾民众,而是外部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分子。还是那句话,中方始终愿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关键是台湾当局不要铤而走险、误入歧途。

    七、近来朝鲜军事活动趋于频繁,甚至被认为可能进行第七次核试验。中方将如何应对?

    答:中方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形势发展。当前半岛局势趋紧、对抗加剧,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也是中方不愿看到的。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本地区共同利益。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谨言慎行,停止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对立、损害各方互信的行动,避免相互刺激,使事态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各方应正视半岛问题久陷僵局的症结,在均衡解决各自关切上下功夫,坚持对话协商的正确方向。美方应采取主动、展现诚意,提出现实可行的方案,正面回应朝方合理关切,在停止军演、缓解对朝制裁方面拿出实际行动。国际社会应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不能一味对朝谴责施压。有关讨论应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推动局势尽快降温,为外交努力留出空间,而不是为此制造障碍。

    作为半岛近邻,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推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有关各方正视半岛问题的症结和脉络,着眼半岛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为重启有意义的对话创造条件,均衡解决各自关切,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

    专访开始前,日方专门就江泽民同志逝世表达了哀悼和慰问。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