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日本经济为何持续低迷?
日本经济为何持续低迷? 发表时间:2023年01月03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网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2021年10月,岸田文雄上台后提出“新资本主义”,加大经济刺激,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日本经济沉疴复添新伤,总体未见好转。
一是GDP增速不及预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日本GDP增长1.7%,在平均增速为5.2%的发达国家中几近垫底。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及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一、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0%和0.5%。日本央行将2022财年的GDP预期由2.9%下调至2.4%,预计2023财年增长2.0%。IMF也将2022年的GDP增速预测值由2.4%下调至1.7%,并预测2027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将降至0.5%以下。
二是日元历史性贬值。日元汇率今年以来跌跌不休,一度跌破1美元兑150日元大关,刷新32年来低值。人均年收入萎缩至3万美元,对外籍高端人才和廉价劳动力而言,在日工作吸引力下降,人才流失风险上升。进口商品价格飙升,日企经营成本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日元贬值还加剧资本外流,日经平均指数下跌23%,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三是贸易形势持续恶化。日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上游产品价格涨幅高于下游制成品价格,导致日本贸易条件恶化,2022年第三季度,内需对日本GDP增长贡献0.4%,外需贡献-0.7%。截至2022年10月,日元贬值造成日本连续15个月贸易逆差。2022年1-10月,日本贸易赤字同比扩大9783.2%。可以说,贸易形势恶化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四是通胀压力有所攀升。受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通胀压力急剧上升等因素影响,日本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今年4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6%,7年来首超2%,10月同比上升3.6%,成为1982年以来最高值。日本央行将2022财年通胀预期由1.9%上调至2.3%,预计2023财年回落至1.4%。摩根大通预计2022年底前,日本通胀率将保持在2%左右。
那么,日本经济复苏乏力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少子老龄化的加剧。2021年日本出生人口81.16万人,较2012年减少近22.6万人,跌破历史记录。总人口下降导致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1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362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9%。少子老龄化持续加剧、人口减少势头难以止跌,都导致了日本经济面临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速趋缓等问题。
少子老龄化带来的是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严峻。日本政府用于支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大。为维持收支平衡,政府不得不发债融资,导致日本政府债务总量不断攀升。截至今年3月末,政府债务总额达1241.3万亿日元,人均承担990万日元债务,连续六年创下历史新高,跟40年前相比,国债规模扩大10倍以上。目前日本债务总额为本国GDP的2.5倍,居主要发达经济体首位。
同时,日本经济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痼疾。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从政府和银行“吸血”的“僵尸企业”急剧增加。为防止大量呆账、坏账出现,银行持续放贷给“僵尸企业”,阻碍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和负利率政策,导致企业优胜劣汰速度减缓,产业结构调整步幅放慢,资源配置僵化,消费与需求、就业与工资增长等难以构成良性循环。疫情暴发后,政府为企业提供大规模财政支持,一方面令企业破产率保持低水平,同时在“无利息无担保”融资制度下,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不经审查获得贷款,导致“僵尸企业”大幅增加。
尽管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但其经济、科技实力仍然不容小觑。日本续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28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外汇储备1.39万亿美元。在电子、手机通信、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金属等多项领域,日本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百大创新机构排名中,日本占32个席位,仅次于美国。总体而言,日本凭借强大的科研能力、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的技术积累,未来较长时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和科技强国。(作者董世国是国际问题学者)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