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亚洲活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亚洲活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28日 | 发表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在此主题下论坛设置三个有关经济议题的分论坛,分别是亚洲区域合作;新机遇、新挑战,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亚洲国家在这三个方面的新发展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复苏动力。
RCEP推动亚洲区域合作
在当今充满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给亚洲经济提供了稳定性和有序性。RCEP在生效实施首年就释放出显著红利,大幅提振了成员国和亚洲经济复苏信心,彰显了区域发展新活力。
RCEP生效实施后对区域内成员国贸易的巨大拉动作用初步显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为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0.8%,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6.4%。其中,中间品进出口额为8.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同期我国对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的67.2%。随着各成员国及其企业对RCEP协定规则的熟练利用,RCEP对区域内贸易的拉动作用会得到更充分体现。
RCEP实施为亚洲创造了更优的营商环境和升级的区域生产网络。协定实施不仅减少了各种交易成本,也降低了相关制度性成本,使RCEP区域内互联互通程度不断提升,优化了区域内的营商环境。以中国为例,2022年中国出口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共67.3万份,享惠出口货值达到2353亿元,按商务部的口径计算可以享受到进口国的关税减让近15.8亿元。此外,中日韩在区域生产网络的深化与结构升级上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RCEP实施将更好践行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治理,为亚洲共同发展增添新动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严峻挑战。RCEP为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能,有效应对了单边主义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侵袭。RCEP作为一项区域公共产品,其高效实施和应用不仅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个重要抓手,还开辟了亚洲发展治理的光明前景。
RCEP生效实施给中国参与亚洲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要求。中国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好适应水平不断升级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国内的自贸区建设进程。目前,中国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已经升级的包括与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东盟签署的协定。中国应以RCEP为基础,用更加完善的国际规则推动国内改革,特别是逐步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以负面清单监管模式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
亚洲区域合作将面临“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对抗和挑战。日本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加入了拜登政府启动的IPEF。美国建立IPEF的目的是,与上述国家在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开展合作,打造与中国“抗衡的经济圈”。印度在最后时刻没有签署RCEP,而是热衷于美国发起的IPEF。目前,“印美战略合作”是南亚地缘政治的主要一环,这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构成,也形成了亚洲区域合作新的挑战。
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特征及中国角色
近几年,全球不断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经济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短期内不会变化,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提供复苏和发展动力。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运营风险不断加剧。新冠疫情、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引致的暂时生产停滞可能转变为供应链的长期破坏,同时还促发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国际物流迟滞、跨境贸易成本增加、商务往来和商业洽谈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供需两端挤压的挑战。尽管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疫情导致的供给侧冲击可能引发部分头部产业供应链的长期破坏。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和资本化程度提升。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贸易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这种依赖并非对称性依赖。世界贸易网络受到国家关系和贸易政策变动以及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如中美贸易摩擦不仅直接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还提高区域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冲击跨国企业投资。从长期看,分散投资、产业链多元化是跨国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此外,当前普遍应用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大多为技能偏向型,使得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投入比重不断提升。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未变,且中短期内优势地位不会被动摇。尽管近几年一些跨国企业将在华投资转移至部分东南亚国家,但是位于中国的主要产业链并没有离开,多是外企在全球采取多地分散布局策略的体现。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要素价格变化,跨国企业投资决策向“中国与多国互动”转变尚属正常。由于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配套齐全以及组装效率高,在中短期内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优势地位不会被动摇。
中国式现代化为亚洲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通、行得稳。今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外部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提升高质量发展路径,扩大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支持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能更有效激活消费新市场、培育创造需求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应依托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也有利于促进内需和外需、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综合考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条件,细分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促进国内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以推进国内三次分配体系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分配优化与消费能力提高有助于加强国内经济的发展韧性,特别是增强供需体系的韧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基础。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世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国大力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为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努力。中国式现代化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上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生存空间。(作者马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