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老调重弹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老调重弹 发表时间:2024年07月19日 | 发表人: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子歌
据日本媒体报道,7月12日,日本防卫省发布2024年版《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声称日本面对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安保环境,并阐述本年度其防卫力量建设重点。白皮书称,日本对内将优先加强防区外防卫能力和联合防空反导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建设;对外将依托日美同盟,推动与所谓“志同道合国家”的多边、多层次防卫合作。
大幅渲染安全威胁
《防卫白皮书》作为日本政府年度公布的安全与防卫政策官方文件,自1976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被视为日本防卫政策的“风向标”。白皮书指出,今年是日本自卫队成立70周年,也是《防卫白皮书》自发行以来的第50版,因此在开篇设置了“自卫队成立70年的历程”“我就是这样守护日本的”两个特辑。
在“自卫队成立70年的历程”特辑中,介绍了日本自卫队组建、发展和调整的过程,并通过数字对比方式展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发展进程,意图为日本的防卫能力扩充和政策调整找到“历史逻辑和客观依据”。
在“我就是这样守护日本的”特辑中,主要选取自卫队及防卫相关人员具有代表性的表态,尤其突出西南方向作战单位军官、涉及岛屿纠纷相关人员的声音,以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白皮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便是渲染日本周边安全威胁。除宣称印太地区发生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较高外,还提出由军事与非军事手段相结合的混合战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对抗形式。
此外,白皮书梳理了俄罗斯、朝鲜等国自2023年以来的军费支出、武器研制列装和军事活动情况,强调了日本加强防卫能力建设和提升军事应对能力的所谓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扩充海空力量
在防卫政策的相关论述中,白皮书进一步解析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的主要内容。在体系构建方面,白皮书提出未来将从国家层面综合动员包括外交、情报、经济和科技力量在内的所有政策工具,构建全面的国家防卫体系。在预算支持方面,白皮书提出把2027年度防卫预算GDP占比提升至2%的目标,即约11万亿日元(约合700亿美元),并期望2023至2027年度防卫预算总额达到43万亿日元。在能力评估上,白皮书强调自卫队在国土防卫中的主体责任,设想在遭到外部攻击时,日本将以自卫队为主力、盟友为辅助进行应对;到2035年后,自卫队将具备独立实施反击和持续作战的能力。
今年以来,日本防卫省重点关注力量扩充,包括在市谷新设“统合作战司令部”,作为一个常设的联合司令部,对陆、海、空自卫队进行统一指挥。此外,日本防卫装备厅新设防卫创新技术研究所,参照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运行模式,运用新方式方法研发新技术和新装备。
在具体兵力部署上,日本陆上自卫队重点加强西南方向力量布局,在冲绳第15旅团新增一个步兵团,并把旅团改编为师团;新建反舰导弹部队,配备12式岸舰导弹;新建远程导弹部队,配备陆基超音速导弹和高超音速滑翔弹。日本海上自卫队重点推进护卫舰、扫雷舰和巡逻舰的一体化管理运用,整合现有的护卫队群和扫雷队群,组建新的水面舰艇部队;新建海上运输群,增强西南方向的机动部署能力;强化与防卫省情报本部的对接,整合现有情报侦察力量,组建海上自卫队情报战专门部队。日本航空自卫队重点加强太空作战部队的建设,把部队编制从群级提升至旅团级,指挥员从一佐军衔调整为将官,使太空作战和空中作战并列成为航空自卫队的主要职责任务。
日本自卫队的人员结构也进一步调整,逐步增加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常备自卫官人员规模,相关编制从陆上自卫队腾挪。到2027年前,计划将陆上自卫队2000名员额编制调整至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
重点发展尖端武器
白皮书称,今年日本防卫建设仍重点关注联合防空反导和无人作战等7个领域,尤其强调3项主要内容。
一是加快中远程导弹的研制和引进。具体包括加快国产12式岸舰导弹增程型的开发,力争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部署;自2025年开始引进并部署美国“战斧”巡航导弹。
二是启动“宙斯盾”舰的新建工程。为应对高超音速滑翔弹的威胁,日本今年将启动两艘新舰的建造项目,计划分别在2027和2028年投入使用。同时,加快现有“宙斯盾”舰的现代化升级。
三是强化作战韧性建设。这主要涉及提高装备的数量、增加弹药和导弹的储备量,计划投入6313亿日元对自卫队兵营内约两万余座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优化。
同时,白皮书一如既往地强调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将持续提升日美联合威慑力和应对能力,与美国共同研发针对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滑翔阶段拦截弹,稳步推进日美间已达成的驻日美海军陆战队9000人从冲绳向东移防的计划等。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新版白皮书老调重弹,意图通过渲染紧张局势,为日本加强防卫能力建设营造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看,《防卫白皮书》已成为日本政府操弄国内民意、谋求突破性军事力量发展的一种工具。
-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