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孤独问题,日本仍在探索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04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时报

    孤独问题,近来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关注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日本的独居人口(单人家庭)占比将达到44.3%1116日《东洋经济周刊》的第一个专题是超级孤独的社会。可以说,孤独和由此而来的孤独死问题,日本政府已经予以正视并认真应对。只是,是否如日本前孤独大臣坂本哲志曾表示的,(日本)可以在孤独对策方面引领全球呢?

    孤独死算得上是孤独问题的一种极端呈现方式。孤独死又称无缘死,一般指独居者因摔倒或突发疾病等缘故死亡时无人陪伴,经过一段时间后遗体才被发现的情况。今年1月至6月,日本有28,330名老年人(65岁以上)孤独在家中去世。相对而言,老人尤其是独居高龄老人发生孤独死的风险更高。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其老龄化率也位居世界前列。据总务省统计,2023年,日本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9.1%,刷新历史纪录。

    有不少人认为,孤独死是老龄社会的产物。实则不然。造成孤独死的真正社会症结在于无缘社会引发的人际关系危机。所谓无缘社会,泛指人际关系的疏离,它的形成与日本文化传统有关,更多则是源于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革。

    长期以来,日本社会奉行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传统,并融入日常教育中,将之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准则。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彼此间客客气气,保持距离和界限。这种隐忍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化中,并造就了日本人高度自律的国民性格。然而,客气、距离容易产生疏离感和冷漠感。不给别人添麻烦也同时意味着不会与他人有过多交集,从而丧失了相互间建立联系的人情往来。在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中,高度城市化、核心家庭化、少子化及随之形成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进一步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将日本社会推向人际关系疏离的无缘社会,加速了日本人的孤独化。随着家庭羁绊的松散、邻里关系的淡薄及职场人际关系的疏离,血缘、地缘和社缘不断弱化,孤独成为越来越多日本人的心理状态。

    受困于孤独的,不只有日本。英国2018年任命了世界上的首位孤独大臣。《柳叶刀》2023年曾刊发一篇题为《孤独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的社论。其中提到,孤独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卫生界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通过增加人们对孤独的了解并帮助减少孤独的污名化。很明显,我们首先需要提高对孤独问题的认识,才可能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克服孤独问题。

    近年来,日本政府日益重视孤独问题,并将其上升至国策高度。20212月,日本政府新设孤独大臣,随后,日本内阁府又设立孤独和孤立对策推进室,并于2023年通过《孤独和孤立对策推进法》。

    同时,日本的地域社会和社会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建立各种预警机制。地域社会为预防孤独死现象,一方面努力进行关系的再构筑,让日益淡薄的人际关系密切起来,例如强化以近邻关系为主的社区关系,让老人融入社区生活、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独居老人接受各种社区组织和志愿团队的援助,比如针对独居老人采取定期上门拜访、建立互助小组、安装报警器等措施。而个人心理咨询室等社会机构,通过为独居者提供定期访问服务等措施来帮助这些存在孤独死风险的弱势群体。

    上述对策的出台无疑是积极的,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是否可以跑赢单身社会、独居社会和老龄社会叠加下的孤独现象,还有待观察。然而不管怎么说,日本做法已经告诉我们,应对孤独死问题,还需从化解孤独问题入手。当孤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难以完全摒弃的心理状态,在重建社群、增加人与人关系联结的同时,我们也需为孤独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保障。(作者师艳荣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亚太合作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