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破茂的沉默与“对等”的日美同盟(每日新闻 12-16)
日本宪法学者水岛朝穗接受了《每日新闻》专访,谈石破茂的对美外交。
首先,关于石破茂曾提出的“对等的日美关系”。水岛朝穗认为,石破茂所设想的与美国建立对等的军事同盟关系,在石破首相任期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非但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反而会对日本提出更多难以接受的条件。
其次,关于核武问题。水岛朝穗认为,石破茂可能会推动日本进入美国的核武战力体系中。因为,石破茂坚持自主防卫,而从军事合理性的角度来看,要想自主防卫,那么就应该拥有核武。而且,尽管石破茂没有明言日本应该拥有核,但是他支持日美“核共享论”,认为美国核武器可以部署在日本。
其三,关于石破茂的外交能力。水岛朝穗认为,虽然石破茂的外交表现存在不少问题,不像小泉纯一郎或安倍晋三那样反应迅速、能言善辩,但石破茂是一个稳重行事、会停下来思考的人。而且,尽管表面看起来,石破茂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在谈判中沉默有时是一种力量。同样是话不多的大平正芳,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领导人。鉴于此,虽然特朗普可能不会喜欢他,而且未来的日美首脑会谈可能会充满紧张,但从日本的角度看,这不一定是坏事。
其四,关于今后对石破茂的期待。水岛朝穗认为,自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充满速度感的政治让国民遭受了沉重打击,稳重且寡言的石破茂反而营造了一个与此前自民党政权截然不同的政治氛围。虽然这不一定是理想的政治氛围,但是这种沉稳感,留出了让国民思考的时间。
◆特朗普提名乔治·格拉斯为新任美国驻日大使(时事通信 12-16)
12月16日,特朗普宣布,提名乔治·爱德华·格拉斯(George Edward Glass)担任下一任美国驻日本大使。
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格拉斯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我们对日本极为重视”,并表达了对格拉斯的期待,“我相信他会把商业智慧用到大使工作中,并会始终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格拉斯就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并贡献了大额捐款。此次任命,被外界视为特朗普对其忠诚的回报。格拉斯将在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后正式上任。虽然看起来他和日本的关系并不深厚,但据2017年的国会证词记录显示,他的长子和儿媳曾在日本居住过。
格拉斯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而且以其强硬的对华立场而闻名。格拉斯在担任葡萄牙大使期间,对葡萄牙与中国的能源合作等感到不满,曾发表评论称:“葡萄牙必须在盟友美国和经济伙伴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进而引发了外交争议。可以预计,他上任后,或将迫使日本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政府称将适时安排首相访美(读卖新闻 12-17)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1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他有意在明年1月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促成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会谈。对此,日方表示欢迎。日本政府正积极与特朗普团队协调,拟于明年1月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之后,尽快安排双方领导人举行正式的首脑会谈。
12月17日,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表示:“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有关重视日本的积极言论,(我们)表示欢迎。”他还称:“希望双方能够在合适的时期举行会谈,充分交换意见,构筑良好的私人关系。”不过,关于具体日程,仅表示将在“双方都合适的时候”进行。
尽管特朗普有意愿在就职典礼前就同石破茂举行会谈,但是日本政府的多数意见认为“没有必要急于一时”。如果在就职典礼前举行,有可能会降低日本首脑的层级和优先级。而且,由于当前日美之间并无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所以有政府人士表示:“如果在就职前匆忙安排会谈,美方就有可能会向日本提出,进一步提高防卫负担等老问题。”
此外,针对特朗普提名的新任驻日大使乔治·格拉斯,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期待,称:“格拉斯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并有驻葡萄牙大使的外交经验。我们期待能够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
◆经团联会长人事变动背后的转型趋势(时事通信 12-17)
12月17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宣布,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会长筒井义信将接替十仓雅和,成为经团联新一任会长。这是日本金融界的企业家首次担任该职。这一人事变动打破了制造业企业家担任会长的传统,象征着经团联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组织,转向了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十仓雅和表示,经团联对日本面临的少子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感到焦虑,因此其政策议程已从传统的振兴制造业和能源政策,扩展到养老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更广泛的领域。
十仓雅和在推荐筒井义信时强调:“我们重视能够从宏观角度审视社会,并从中期到长期视角提出解决方案。”他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日本制造业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我们不应局限于此。所以,我们选择了筒井义信。”
历史上,经团联的会长通常由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制造业企业的高管担任,如新日铁、丰田汽车的高管等。十仓雅和表示,他选择筒井义信是基于个人能力而非其所属行业,并强调“我们没有区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而是选择合适的人”。去年5月,筒井义信在担任经团联副会长时,就曾表达了他的抱负:“我们需要保持长远视角,持续推动改革,并关注整个日本的发展。”
日本经济界对这一打破常规的人事安排表示期待。经济同友会的会长新浪刚史表示:“经团联选择了一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会长。”十仓雅和对筒井义信也寄予厚望,并表示“如果日本不能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分裂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希望筒井能够继承这一理念。”
◆特朗普会见孙正义 软银将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NHK 12-17)
12月1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与日本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举行会谈。会后,特朗普宣布软银将向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折合超过15万亿日元,并创造至少10万个就业岗位。
特朗普表示,孙正义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项历史性的投资表明了他对美国未来的信心,这将助力美国发展人工智能及新兴技术等。同时,孙正义表示,“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极大地提振了我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孙正义在接受了NHK记者专访时表示,有信心筹集到15万亿日元的巨额投资。他说,“集团拥有数十万亿日元资产,并且有多种筹集资金的方法”。
◆1至11月访日外国游客超疫情前 中国大陆减28.2%(NHK 12-19)
据日本政府观光局估算,11月访日外国游客人数为318万7000人次,1至11月累计访日外国游客达3337万9900人次。
这一数字刷新了新冠疫情前2019年创下的外国游客3188万人次的最高记录,这表明因疫情而陷入低迷的日本游需求已经恢复。具体到国家和地区,与2019年相比,韩国游客增加了49%,美国增加了57.4%,而中国大陆却下降了28.2%。
另一方面,由于游客过度集中在几个热门旅游目的地,让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为了解决此类“过度旅游”的问题,迫切需要出台相关措施,在努力开发新魅力点的同时,引导游客向全国其他景点分流。
◆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决策会议决定暂缓加息(NHK 12-19)
日本银行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12月19日闭幕。会议决定暂缓加息,维持现行货币政策,政策目标保持不变,让市场短期利率保持在0.25%左右的水平。对于上述货币政策方针,在出席会议的9名政策委员当中,有8人赞成,1人反对。
自今年7月日本银行决定采取加息措施后,9月、10月及本次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都做出了维持现行政策的决定。日本银行认为,截至目前,经济运行和物价变动基本符合预期。同时,日本银行内部也有意见认为,加息措施不应操之过急,有必要基于明年的一些风险因素来做出判断,例如,包括中小企业在内企业在明年例行春季劳资谈判中是否会大幅上调员工薪酬、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将对日本经济造成何种影响等。
◆日本政府拟加强对学术会议的监管(朝日新闻 12-19)
12月18日,日本内阁专家会议就日本学术会议法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完成最终报告的草案。日本政府计划在明年的例行国会上提交相关法案,推动其法人化进程。另一方面,学术会议则担心法人化后,独立性会受到损害。
报告建议,应取消首相对学术会议会员的任命权,保证学术会议的自由和独立,并且政府应继续提供对学术会议的财政支持。但是,政府仍应享有对学术会议的监管权。因此,报告建议学术会议中应设立两个由首相任命的监事职位。
在会员选拔机制上,草案建议维持研究人员之间的互选机制,并取消首相的任命程序,以增强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同时,为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和有效,报告提出要引入投票和外部咨询机制。此外,学会的会员名额将从现在的210人增加至约250人。
报告强调,法人化后的学术会议应承担提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建议的责任,这是其他学会和审议会所无法实现的。政府应保障并支持学术会议的活动,视其为自身的职责,并广泛吸纳外部意见,以避免少数科学家主导的内圈逻辑。
◆日本国民生活不安感创新高(时事通信 12-20)
2024年12月20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了2024年度“国民生活民意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数据显示,78.2%的受访者表示“在生活中感到烦恼和不安”,这一比例创1981年以来的新高。
在生活状况的自我评估中,2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这是35年来的最高比例。调查还发现,国民“最关心的烦恼和不安”主要包括“自身健康”(63.8%)、“晚年生活规划”(62.8%)以及“收入和资产的预期”(58.0%)。
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认为自己生活状况为“中等”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到46.7%,而“中等偏上”、“下层”和“上层”的占比分别为14.2%、8.7%和1.7%。
在收入方面,表示“满意”或“还算满意”的受访者合计为34.9%,相较于前年的历史最低点有所上升。这一变化反映了政府提高工资政策的积极影响。
尽管如此,当受访者被问及政府应优先考虑的政策时,有66.1%的人表示应重点关注“物价对策”,这一比例与前年持平,凸显国民对稳定物价的高度关注。
◆日本政府着手改善自卫官待遇(读卖新闻 12-20)
12月20日,首相官邸召开了关于改善自卫官待遇的阁僚会议,并确立一项基本方针。该方针主要包括新设和扩充33项津贴、延长自卫官的退休年龄等。基本方针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人员不足问题,提升自卫官的满编率,进而从根本上增强日本的防卫力量。该方针提出,将于2025年度新设针对航空管制官、飞机维修员以及野外演习等津贴项目。同时,还将设立一项补助金制度,向营区的年轻队员发放,6 年内最高可达120万日元。此外,还将上调现有的航空津贴、灾害派遣津贴、预备自卫官津贴等。
自1950年警察预备队(自卫队的前身)成立以来,自卫官的工资体系一直没有重大调整。政府计划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及专家研讨意见后,从2028年度开始调整自卫队的工资体系。鉴于现在许多自卫官对56岁后退休生活充满焦虑,特别是担心收入不足,政府考虑从2028年度开始延长退休年龄,从56岁延迟到58岁。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自卫官的再就业支持力度,并在防卫省内设立专门负责改善待遇的科室。
截至今年3月,自卫官的额定人数约为24.7万人,实际在编人数只有90.4%,缺编现象已成常态。特别是一线的自卫队员,人员充足率仅为67.8%,形势颇为严峻。
◆韩国会议长称将派遣特使团 强化议会外交(共同社 12-20)
12月19日,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在首尔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向日本、美国、中国等派遣跨党派议员组成的特使团。他表示,此举旨在平息由“紧急戒严”引发的外交混乱,意在向各国说明情况以期恢复信赖,并加强议会外交。
禹元植来自改革派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6月当选并出任国会议长一职。禹元植就明年迎来邦交正常化60周年的日韩关系称,“将尽全力让今后60年(日韩关系)也能得到发展。”
◆本田与日产整合 难撼中国市场(读卖新闻 12-22)
当前,本田和日产正积极推进经营合并事宜,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一路高歌猛进,今年1至11月,销量达到约37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40%,且几乎全部面向国内市场销售,与2019年相比,销量更是激增8倍。相比之下,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4万辆,同比下滑31%;日产的销量为 62 万辆,跌幅达 11%,预计全年销量较2019年将大幅缩水近一半。
面对如此形势,本田计划在 2024 年度内将其在中国的燃油车产线从约150万辆削减至约96万辆,同时裁减数千名员工,以优化资源配置。日产的处境则更为复杂。2021年,日产曾乐观预计中国市场需求将恢复,遂将产能提升30%,达到年产180万辆的规模,一度超越了丰田和本田同期水平。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销量逐年下滑。尽管如此,日产在今年3月制定的中期经营计划中,依旧设定了2026年度中国市场销量提升至100万辆的目标。但随着市场形势的持续恶化,日产不得不搁置原计划,并考虑关闭部分工厂以降低成本。
对于本田和日产而言,想要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如中国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所指出的:“即便本田和日产完成经营整合,但想要在短期内改变市场份额收缩的态势,难度依然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