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美日印澳海警联训只会给亚太添乱

    美日印澳海警联训只会给亚太添乱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21日 | 发表人:

    源:环球时报

    据一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正安排于121日在美国举行外长会。由于日本外相岩屋毅、印度外长苏杰生和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已确认将分别代表本国出席特朗普120日的总统就职仪式,因此美日印澳外长会举行的可能性非常大。

    值得关注的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今年1月可能还不只是举行会面,此前日方披露称美日印澳还将在本月举行首次联合海警训练。这被视为四方机制试图遏制中国的又一新动作,我们不能简单将其视作是多国海上执法安全合作。相反,此举进一步表明四方机制已经沦为美国搞所谓大国竞争的政治工具。不过,随着拜登政府的任期已进入尾声,这一联合训练能否按期举行还要画问号。

    去年922日,在美国举行的四方机制峰会对中方在印太地区的活动使用了最强硬的语言,对南海和东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其中包括对所谓岛礁军事化以及南海胁迫行为严重关切。而日方披露的1月联合海警训练行动,就是在此次峰会上确立的四国合作内容之一。外界认为,这是对中国施压的明确信号,说明这个机制作为拜登的政治遗产,已经不管不顾地扯下了伪装,重点完全转向大国竞争。

    实际上,成立四方机制本身意图就是遏制中国,机制也完全由美国主导,是拜登政府试图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更有力地推动盟友与中国对抗的战略工具。尽管日、印、澳加入其中有各自的利益考虑,但该机制服务于美国战略需求的性质非常明确。

    四方机制成立之初制造了一个抓手,叫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他们对中国的渔船进行大肆污蔑,扣上了非法捕捞、破坏资源和环境等一堆帽子,试图通过贴负面标签来妖魔化中国海洋活动,损害中方的国际形象。其最终意图是在国际上借此制造对华恐慌和焦虑,从而解构中国海洋活动的合法性,分化中国与亚太国家间关系,且可以顺势打造基于情报分享的开放式准军事联盟体系。以四国海域态势感知情报交换为基础,他们的海上军事情报顺理成章也具备了共享基础,而且他们可以用公共安全产品为幌子,拉拢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其中。而他们打造的这个海上情报信息网络,再加上计划举行的海警联合行动这个新抓手,就构成了对中国海洋活动的全方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执法力量与海军不同,自身具有警察属性,执法行动又涉及权利界定。海上执法更事关国际管辖海域等敏感事项,除非得到沿海国的允许,其他国家无权到沿海国管辖海域从事执法性质的活动。在南太平洋,美国可以胁迫那些小岛国家向美国让渡执法主权,允许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没有本国执法人员情况下,登临他国船舶搜查。这是明确干涉南太平洋岛国内政的行为,除了恶化安全局势没有其他任何用处。而在亚太地区,情况明显复杂得多。美国主导的四方机制有明显排他性和军事色彩,东盟国家普遍对此保持警惕。再加上美国在亚太还有一大堆类似的小圈子组织,从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到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等等。这些小多边机制,事实上削弱了东盟在安全事务上的主导地位,也挤压了东盟的战略选择空间。这就决定了四方机制联合海警行动很难深度介入区域海洋治理,只会添乱。

    四方机制联合海警行动本身也说明美国海上力量迅速萎缩,已经不足以单纯使用海军来实现霸权了。美国海岸警卫队是战时隶属于海军的准军事力量,平时海上行动属于灰色地带介入,要提高介入层级,只能炒作和扩大威胁来源。美国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曾污蔑中国渔船都是海上民兵,很明显,阿奎利诺的这套说辞并没有什么市场,其他国家对美方派海警船这种军事色彩浓郁的擦边行为十分反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海岸警卫队想来西太平洋活动,而且调门很高,但多年下来并没有什么预期效果。而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海警缺乏远洋活动能力,只能聚焦于自家周边,他们要想在亚太其他海域联合起来抖威风,并不容易。(作者王强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学者)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