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淇、蒋旭栋:中日韩三国工商界合作现状与挑战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06日 | 发表人:

     作者: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实习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余淇

    指导老师: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 蒋旭栋

     

    一、中日韩三国工商界整体交往合作现状

    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额占世界总量的24%,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量的20%,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三国产业高度互补,经贸合作意愿强烈。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韩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约为3180亿美元,中韩为3107亿美元,日韩为781亿美元。三国在货物贸易的收支状况彰显了产业的高度互补性,例如中国在纺织品、粮食消费品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对日出口保持顺差,而在进口的汽车、化工和金属原料等领域则呈现逆差。在服务贸易方面,三国互补性更为突出,中日韩三国在数字化服务、技术投资以及节能环保项目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潜力。经济学家指出,过去十年,中日和中韩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的互补性指数大部分年份超过“1”,互补性较高。

    为了促进三国工商业界的直接对话,中日韩三国共同搭建了多个沟通机制。例如,中日韩工商峰会作为三国工商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527日,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会议期间,三国工商界代表围绕经济振兴、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签署了《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联合声明》。此外,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主办的“中日韩企业家论坛”每年定期举办,同样为三国商界交流共享提供了合作平台。202489日,该论坛在中国义乌市成功举办,围绕中日韩“智慧电商”和“绿色物流”两大议题,三国企业家们展开了热烈互动和讨论。此外,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平台也促进了三国工商界的深入交流与互动,为深化多领域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

    此外,中国贸促会、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民间组织在推动三国工商界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各种会议、论坛、展览等活动,为三国企业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同时也积极向政府反馈企业的诉求和建议,促进政府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

    二、中日韩工商界合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中日韩贸易对RCEP 利用率较低。RCEP的生效将至今没有达成的中日韩自贸谈判联系了起来,也为日韩企业在亚太地区的供应链建设,增加了新的可能。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RCEP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例如,2022年日本利用RCEP税率进口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商品比例分别仅为63%55%,可见其对优惠税率的利用程度远远不够。鉴于RCEP是中日、日韩之间唯一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首个中日韩共同参与的自贸协定,目前日本对RCEP优惠税率的利用率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根据日本“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商业理事会”的调查,在150个行业协会对中国关注的问题中,RCEP相关议题位列第二。具体而言,这些协会希望重新谈判未纳入RCEP框架下的项目,并通过中日韩EPA(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一步推动RCEP未能充分涵盖的品目的自由化。同时,韩国方面的表现也凸显了RCEP实际利用中的挑战。截至RCEP全面生效后,韩国使用优惠税率进口产品的比例仅为30.1%,远低于应有水平,如何提高RCEP的使用率是韩国商界面临的一个难题。

    第二,自贸区谈判进展缓慢,成果不显著。三国自贸区谈判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完成 16轮谈判,但进程缓慢,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无法给三国经贸带来实质性的全面突破。对此,三国工商界人士曾在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的联合声明中呼吁政府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打造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区,为工商界营造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环境。韩国东亚财团主席金星焕在第十一届中日韩合作对话提出,希望三国达成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成为涵盖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环境、劳动力等新贸易问题的全面合作框架”。

    第三,美国因素影响三国合作进程。在美国进行对华脱钩断链的过程中,中日韩的经贸合作受到明显冲击。例如,美国对华采取半导体出口管制,阻碍半导体在中日韩市场上的流通,日本紧随其后以立法形式构建排他性经贸规则,给中日半导体产业合作带来阻碍。日本芯片设备制造商科意半导体(Kokusai Electric Corp)社长金井史幸表示,“受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的影响,2025年先进半导体的出口可能会呈疲软态势”。此外,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为寻求减少供应链对华依赖,日、韩两国均存在将供应链移出中国的动向。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去年5月指出,日本企业出现了退出中国市场、将美国和中国的业务脱钩等现象。20226月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数量下降至12706家,比2020年调查时减少了940家。20232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指出,日韩两国正在稳步推进贸易伙伴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电池原材料等关键产业链的依赖。美国以控制地缘经济秩序主导权为目的的战略严重制约三国合作,使得三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反对“脱钩”,认为与中国“脱钩”会使日本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是日本经济的最大威胁。 

    第四,贸易关系变化影响三方合作。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会影响三方对合作的态度。据《外交学者》杂志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韩国和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互动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从强互补关系演变为核心战略产业的激烈竞争,使韩国和日本在中国市场的获益空间显著下降。2023年韩国对华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78.1%,为1992年以来首次跌落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前五大目的地之列,其中制造业影响较大。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快速推进,日韩在汽车、石油化工、造船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逐渐减弱,技术领先的地位也受到挑战。以汽车行业为例,日企韩企在华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导致日本两大车企本田和日产计划合并以抗衡中国车企崛起,韩国车企现代更是试图加码印度以抵消在华销量的下滑。

    三、中日韩工商界合作的前景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日韩三国在工商界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首先,在双边合作层面,一是对中日经济合作而言,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2021年日本在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达15%以上,远远超过日本对北美、欧洲、东盟以及其他地区的投资收益率。二是就中韩经济合作而言,韩国是高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体,当前全球贸易复苏缓慢对其出口造成了一定打击。且韩国经济产业结构集中于半导体、化工等相对单一的制造业,而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其当前困境。

    其次,在多边合作层面,三国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已有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更高水平地发挥RCEP效用。三国应协商解决“零关税”过渡期过长、原产地规则及证书规则不统一等问题,提高RCEP的利用率。鉴于中日韩三国在电子商务、数据流动、绿色环保等项目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应将更多议题纳入谈判范围,尽快实现自贸区谈判的重要突破。

    其三,三国可携手应对社会治理的共同挑战,中日韩三国均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等社会问题,因此养老和社会保障一类的社会问题为三国医疗保健产业的合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三国应强化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共识,推动工商界人士交流。虽然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影响下,中国与日韩在政治立场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在经济主张方面,三国都是坚持多边主义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会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共同意愿。在特朗普推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三国更应该团结一致,在强化基础经济共识的前提下,基于现有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工商界民间人士的交流。

    总体而言,中日韩三国工商界合作现状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化以及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中日韩三国工商界合作有望迎来新的机遇。三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推动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注释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见解,不代表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立场。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