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菲防务合作存在两大战略误判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7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到访菲律宾,与菲防长特奥多罗举行会谈,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防务合作,包括加快推动《互惠准入协定》生效、扩大防卫装备转移和技术合作,以及启动《情报保护协定》谈判。中谷元还造访菲北部空军基地,考察日本出口的防空雷达。日菲防务合作背后暴露出的对抗性战略思维,是两国固守偏执战略思维的体现,存在重大战略误判风险。

    日菲安全关系准同盟化和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化,是拜登政府后期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日菲的战略接近,有着两国相互借重需求和美国背后推动的双重驱动逻辑。就日菲双边而言,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找到了利益契合点。正如中谷元行前在记者会上所说,菲律宾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南海不仅是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的关键战略通道,也是制衡中国地区影响的重要战略抓手。过去两年,菲律宾在南海频繁挑动争端,扮演了对抗中国的急先锋角色,成为日本深度介入地区安全事务的主要借重对象。日本通过向菲律宾出口军事装备,谋求助菲提升海上监控执法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追踪中国海警和海军在南海的活动。而随着日菲防务合作的深化,也使日本自卫队有更多机会借船出海,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助推日本武器装备走出去,加快实现自我军事松绑的正常化国家进程。

    就外部因素而言,日菲合作离不开美国的后盾支持。拜登政府在其执政最后一年,举办首次美日菲三边峰会,开启了三边合作的机制化进程,补齐了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美国借此拉紧了亚太盟友体系,美日菲与美日韩、美日澳、美英澳(奥库斯)等一道,初步构成一个圈层嵌套的复合型、网格化印太小多边机制。

    相较于其他几组小多边机制,美日菲合作表现出更加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和对抗性战略意图。三方在合作中频繁提及东海、南海甚至台海,反复宣称不允许单方面改变现状,明里暗里把矛头对准中国,表现出岛链遏华”“以海制华的战略指向。就在拜登下台前一周的113日,美日菲三国领导人举行了视频会谈,讨论了三边海上安全合作及中国在南海的活动。随后,日本外相岩屋毅访菲,再度提及南海问题及海上安全合作。117日至18日,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与菲军舰在南海开展了活动。

    而随着特朗普的强势回归,美日菲三边合作也面临重大考验。尽管特朗普方面在同日菲的高层接触中重申了对两国的安全承诺,但显然美新政府关注重点尚未转向亚太,对南海地区的投入更是有心无力。这也引发日菲两国对美安全承诺口惠而实不至的担忧。尤其是最近目睹了乌克兰被抛弃、欧洲盟友被越顶的惨淡现实,日菲两国难免会产生战略焦虑,这也使得日菲加强防务合作更像是抱团取暖之举。

    在美国安全承诺不再可靠的情况下,日菲双方的相互借重,似乎也掺杂了更多的私心杂念。日方想要通过助菲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提升海上监视和执法能力,帮助日本军工产业抢滩东南亚市场,菲方则想要借助日本支撑其在南海同中国对抗的底气,同时也想从日本获取更多经济援助和投资。

    鉴于东南亚地处联结印太两洋的战略要冲,美国想要维护地区霸权,必然不会放弃南海这一牵制遏压中国的战略抓手,菲方也想利用南海问题将其战略效用发挥到最大,日本则希望借助美菲制衡中国在南海的影响,三方的战略契合点使其合作动能犹存。至于三方安全合作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美方态度和行动。日菲凭借其特殊地缘战略价值和对美忠诚度,或许会继续得到特朗普政府的青睐,但这种重视能否转化为美国实打实的战略投入和军事支持,至少从特朗普对欧洲的做法来看,似乎要打上一个问号。 

    日菲固守偏执的地缘政治对抗思维,习惯于充当美国遏华的马前卒,新形势下暴露出两大战略误判风险。首先,两国一味挑动南海矛盾对立,不仅违背亚太和平合作的大势,难以得到地区国家的认同支持,最终也可能因高估特朗普政府干预南海事务的决心,而陷入被美国抛弃的战略困境。其次,日菲将防务合作重点放在针对中国的海上监视体系和介入南海岛礁争端的能力建设上,也低估了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意志,这种冒险性的投机主义行为也终将反噬两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作者项昊宇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