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关系60年,合作易,和解难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02日 | 发表人:

    来源:环球时报

    619日,韩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韩日邦交正常化6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出席。此前日本驻韩大使馆举办类似活动时,韩国总统李在明因参加G7峰会选择通过视频进行致辞,石破茂此次出席因此被视为超出外交惯例,也被解读为他有意延续与李在明达成共识的韩日关系改善势头。毕竟就在17日,在加拿大G7峰会期间,李在明与石破茂的手握在了一起。这一场景与两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还是在野党领袖的李在明为抗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而绝食24天。从激烈对抗到务实对话,李在明政府治下的韩日关系会延续尹锡悦时期的友好状态吗?

    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的对日外交动作堪称神速。64日宣誓就职,69日即与石破茂进行约25分钟的通话,617G7峰会上两人实现约30分钟的面对面接触。这种速度反映的是李在明政府对日态度的明显转变。作为在野党领袖时,他痛斥尹锡悦政府在强征劳工受害者赔偿问题上将受害者当祭品,谴责恢复《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是国格跌入谷底。然而在G7峰会期间的会谈中,曾经尖锐的历史争议问题未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合作议题:双方同意恢复领导人互访的穿梭外交,并就深化韩美日三边安全合作等达成共识。

    尽管如此,横亘在韩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并未消失。慰安妇和强征劳工问题仍是韩国民众心中的长刺。如今的韩国政府面临的困境在于:一方面需要与日本建立务实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必须回应国内民众对历史正义的正当诉求。李在明采取的是双轨战略”——在战略性管理历史问题的同时,与日本加强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实合作。韩国总统室相关人士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掩盖历史问题,而是主张应当讨论历史,但必须防止其阻碍当前与未来的合作。不过,这一看似平衡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巨大挑战。

    抛开历史恩怨和领土争端,韩日两国均认识到,双方在当前国际局势中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安全领域,面对所谓北方威胁,韩日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有必要维持并发展韩美日三边安全合作。经济领域,两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战方面拥有共同立场。两国邦交正常化6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也为韩日改善双边关系提供了抓手。石破茂在会谈中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政府和民间交流更加活跃。事实上,当前日本世博会期间,韩国游客数量位居外国人之首,而韩国也位列日本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第一位。这种密切的人文交流为韩日推进双边关系奠定了社会基础。

    韩日关系能否延续尹锡悦时期的友好状态,取决于4个关键变量:一是韩国民意走向。尹锡悦称日本为合作伙伴曾引发国内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呼中断屈辱外交。总统室相关人士坦言,李在明需要考虑他自己的基本盘。二是美国因素。美国一直希望韩日和解以巩固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美国对韩日关系的斡旋力度仍将是重要影响因素。三是中韩关系动向。李在明主张恢复与朝鲜的沟通渠道,并致力于稳定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据报道,有日本外务省官员曾担忧:若韩国在地区外交中向朝鲜和中国倾斜,其对日本与美国的立场可能随之改变。四是历史问题的具体处理。虽然韩日领导人在首次会谈中未提历史争议议题,但慰安妇与强征劳工问题终需面对。

    60年前的622日,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如今,两国关系已走到一个关键节点。一种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韩日关系不会简单延续尹锡悦时期的友好状态,而是将在李在明的双轨战略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动态平衡。虽然历史问题如深埋地下的未爆弹,但在地缘政治压力和共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韩日两国领导人似乎目前都选择寻找彼此的最大公约数。未来的韩日关系,可能更像李在明所说的共用前院的邻居”——保持必要合作,同时管理分歧。若北方有所动作的新闻传来,或当美国贸易代表发出关税威胁的时候,韩国与日本的领导人会迅速靠近;但当慰安妇受害者走上街头,或日本教科书修改殖民历史时,或日本主张竹岛(韩国称独岛)主权时,两国又会退回各自的界限。

    20256月,李在明与石破茂的握手不是韩日两国和解的终点,而只是两个邻居在漫长相处中的又一个起点。(作者詹德斌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