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网
天安门广场上,铁流滚滚、战机轰鸣;长安街两侧,欢呼如潮、红旗如海。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以其磅礴气势震撼世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与致敬,也是中国军事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维护地区和世界共同安全的坚定决心。
和平需要力量的捍卫。阅兵场上,一支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轮廓已然清晰。受阅部队中,新型坦克、导弹、无人机、无人潜航器、反无人装备等国产主战装备占比超过80%,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达到50%以上,彰显了中国军队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受阅部队的编成结构和指挥体系展现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从“大陆军”体制向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转型的脉络清晰可见。这场阅兵如同一扇窗,向世界展示了一支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人民军队。
这场深刻变革背后,是中国对世界格局和战争形态演变的敏锐洞察。随着全球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场正在重塑军事竞争格局。中国军事改革不是为了扩张与征服,而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安全需求,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始终与防御性国防政策相伴相生。中国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从亚丁湾护航到国际反恐合作,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人道主义救援,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国际责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中国公开宣布“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这并非外交辞令,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哲学传统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军队的强大不是威胁,而是稳定因素——就像定海神针,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注入了确定性。中国反复强调: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安全,大家一起安全才是真安全。这种安全理念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政治思维,指向了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安全治理新模式。
九三阅兵展示的军事装备和作战体系,代表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与能力。长剑直指苍穹,手中紧握的却是和平的橄榄枝。这就是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辩证法:强大但不霸道,坚定而负责任,打赢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支更加成熟、专业和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也是促进地区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道路上,强大与克制、自信与审慎实现了辩证统一,这正是中国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的重要启示和宝贵智慧。当世界各国能够超越陈旧的安全治理思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真正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才会降临我们这个星球。
实力才能守护正义,忧患方能警示未来。我们坚信: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作者王传宝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