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后,谁来接“烫手山芋”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发表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安峥

    经过50天的挣扎,日本首相石破茂于97日宣布辞职。8日上午,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率先宣布参加党总裁选举,打响选战“第一枪”。

    据环球网报道,8日下午,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与党内其他干事在党总部举行会议,讨论新总裁选举的形式。会议结果显示,各方认为应采取国会议员和全国党员、党友共同投票的“全规格型”选举,广泛听取全国声音。目前,党内已提议于104日投票计票。选举形式和时间表将于本月9日正式确定。

    “全规格型”

    根据自民党党章规定,自民党总裁选举有“正式选举”和“简易选举”两种形式。

    正式选举也就是“全规格型”选举,一般适用于任期届满,由国会议员和全国逾105万党员参与投票(两部分各295票,共计590票),选举周期超过12天,民意得以充分体现。

    简易选举适用于首相中途辞职,仅国会议员(295票)和47个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各派3名代表(141票)参与,共436票,选举周期更短,国会议员派阀协商作用更突出。日本最近一次简易选举是在2020年。

    去年9月,时任首相岸田文雄任期届满后,自民党举行了正式选举。当时,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石破茂第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第三;但在决选中,石破茂反超当选。

    时隔一年再选举,高市和小泉仍被视为两大热门。

    自民党8日上午预告,将于9日开会决定总裁选举的方式和日期。但到8日下午,随着自民党召开党内高层会议,一些细节已被披露。会议结果显示,党内各方希望举行“全规格型”选举。按照目前的提议,922日将正式发布公告,104日由国会议员和全国党员、党友共同投票。不过,选举方式和时间表将在9日最终确定。

    谁能接棒?

    8日上午,茂木敏充宣布参选,成为新一轮选战的首位候选人。其他潜在人选还包括高市、小泉、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小林鹰之、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张伯玉指出,最终采取哪种选举方式,将直接影响结果。

    如果采取正式选举,民意支持率和知名度更为关键。这可能会放大高市早苗“基层人气”和资深政客的优势。64岁的高市以保守立场闻名,强烈主张修宪,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对华对韩言论偏激,在外交上形象负面,但深受基层党员和保守派支持,被日本右翼狂热追捧,也被视为“安倍路线”继承人。

    “如果获得麻生等党内大佬支持,高市的可能性会增加。”张伯玉指出,不过,她的激进主张也引发党内争议。尤其是作为少数派政府,她需与在野党合作以维持执政。立宪民主党对她较为反感;右翼政党态度也不统一。

    如果采取简易选举,张伯玉指出,主要受党内交易逻辑左右,即“我支持你,你给我什么回报”。在此情况下,小泉可能受益更多。

    44岁的小泉出身政治世家,凭借高知名度和沟通能力,获得年轻和中生代议员支持,被寄予“选举门面”的厚望。石破茂此前也倚重小泉的影响力。在原农林水产大臣因失言辞职后,石破茂任命小泉接任,并委托其处理米价问题。

    “小泉个人色彩没有高市那么强烈,未曾发表极端主张,更能被不同派别接受,可作为派阀妥协的‘安全牌’。如果得到岸田文雄和菅义伟的支持,胜算会更大。”张伯玉说。不过,小泉此前也被质疑能力不足、缺乏经验。

    相比之下,69岁的茂木虽然党内地位较高,政治调度能力强,但缺乏“明星气质”,舆论支持和知名度偏低。去年党总裁选举时,茂木在首轮投票中仅排名第六。

    展望选战态势,张伯玉指出,目前,高市和小泉被普遍视为最热门人选,但还需关注是否会杀出此前未参选的“黑马”。如果其具备能力,比高市更稳健,又能被各方接受,可能成为意外的“第三选择”。

    多重挑战

    外界预计,未来一个月,物价上涨、特朗普关税、与在野党合作等议题将成为各方辩论的焦点。无论最终谁胜出,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党内角度看,尽管频繁换帅,但自民党仍未摆脱政治资金丑闻的暗流。这不仅加剧派系矛盾和民众对老牌政党的不满,也为新兴政党提供崛起契机。

    今年是自民党成立70周年,如今,政策讨论搁置,权力真空再次浮现。张伯玉指出,石破茂辞职风波暴露出自民党内部混乱和失序的深层问题。

    自众议院、东京都议会和参议院选举“三连败”后,作为政党掌舵人,石破茂主动性不足,迟迟未作出辞职决定。原“安倍派”成为“倒石”主要推手。他们对石破茂频繁批评“派阀政治”心怀不满。

    多重诉求交织,直接点燃党内权力斗争。最终在党内“逼宫”压力下,石破茂被迫下台。这场闹剧表明,自民党核心中枢已无法统领全局,中层议员开始挑战上层权威,并在大佬支持下完成“倒戈”,政党的自我管理几近失效。

    从国内治理角度看,这个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正面临生活成本危机、美日贸易关系、地区局势不确定等多重难题。对于新首相而言,上任便是“迎战”的开始。

    张伯玉称,日本政治不稳定,根源在于政治低效和经济停滞的叠加效应。

    经济上,过去30年,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制造业创新和转型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出口压力加大。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缺乏有效方案,难以扭转困局。

    政治上,各政党内部管理低效、党际竞争停滞。自民党长期执政,但党内秩序混乱;在野党理论上有机会取代执政党,但缺乏振兴能力。

    上任伊始,根据日本宪法,自民党新总裁需要通过国会举行的“首相指名选举”,才能正式成为新任首相。目前,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均无多数席位,这就需要在野党的支持。

    如能顺利当选,短期内,日本没有重大选举(参众两院选举都要到2028年),这为新首相提供一段“缓冲期”。但要想长期执政,仍取决于其能否保持党内稳定,并与在野党建立有效合作。内政方面,新首相的自主行动将受到很大限制。几乎任何政策都必须与在野党协商,包括预算制定和执行。

    外交方面,“首相个人色彩会对政策产生影响。”张伯玉说,但其主要任务并非调整政策方向。在日本政坛整体保守化趋势蔓延的背景下,无论谁上台,对美政策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对华政策可施展的空间非常有限。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