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信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多国举办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在此庄严时刻,据媒体报道,作为侵略战争发动者和战败国的日本,竟然通过外交渠道阻碍有关国家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称中国纪念活动“反日色彩浓重,呼吁各国谨慎考虑”。对此,日本政府高官在记者会上闪烁其词,称“与哪个国家有何种外交接触不便作答”,只强调日战后一直走“和平国家”道路。然而,如媒体报道属实,日政府的幕后行为完全背离其宣称的“和平国家”道路,加之日扩军动作频频、历史修正叙事大行其道,再次凸显其对历史罪行毫无悔改之意。战后80年,日本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我们不禁要问,日本究竟要做何选择、走向何方?
不断被突破的“和平宪法”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主导下于1947年施行《日本国宪法》,其第九条明确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这一宪法条款成为日本“和平国家”叙事的法律基石。但从根源看,这一转型并非完全自觉,而是战败后的被动选择。
随着国际局势发展,美国将日本视为推行“印太战略”、介入地区事务的马前卒,这与日本长期谋求所谓“国家正常化”的目标不谋而合。在美国纵容下,日本开始在扩军路上大步狂奔。2014年,日本政府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代替过去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武器“出海”打开方便之门。2015年,安倍内阁通过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的一系列安保法案,修改对宪法第九条的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使“和平宪法”名存实亡。至此,日本可以各种名义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打着积极维护和平的旗号插手地区和国际事务。2024年,日美宣布对《日美安保条约》进行“60余年最大规模的升级”,将日美关系从“美主日从”的防御性同盟升级为“攻守兼备”的军事同盟,日本自卫队定位从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的辅助角色变得更具攻击性。
日本政府还以“积极的和平主义”作为伪装,试图将军事扩张包装成“和平贡献”,完全将“专属防卫”的承诺抛之脑后。近年日本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印度等国在亚太地区大搞军演,向越南、菲律宾、乌克兰等国出口武器装备,毫不掩饰其再度成为地区军事大国的野心。日本财务省公布的2026财年预算申请总额中防卫预算申请额高达8.85万亿日元,再创历史新高,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27年将防卫预算的GDP占比提升至2%。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发出质问,日本加速军事扩张,发展远超“专守防卫”所需的军力,包括进攻性武器装备,究竟意欲何为?日本《东京新闻》刊文称,“战后80年,政府难道已经忘记了那场因军备扩张而最终走向毁灭的大战所留下的教训吗?”
错误历史叙事甚嚣尘上
在日本国内,一直有一股势力否认甚至美化侵略行为,妄图篡改历史事实,并为战争罪犯翻案。2021年,日本政府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从军慰安妇”等表述认定为“不恰当的教科书用语”,要求修改相关教材。时至今日,日政府仍拒绝对“慰安妇”受害者进行赔偿。目前在日本初中采用率最高的两家出版社(合计覆盖率近80%)所编教材中,对战争加害责任的记叙极尽掩饰逃避,在谈到南京大屠杀时使用“南京事件”表述,不点明加害者身份,甚至称“受害人数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有日本历史教育者表示,以前的教材会明确写“日本侵略中国”,如今这些表述都被“满洲事变”或“日中战争”等取代,这是在模糊战争的本质。
今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日本本应反思战争罪责,坚定走和平道路。然而,日本的现实表现是: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当天,大批国会议员甚至现职阁僚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自1995年以来日本首相每10年发表战后谈话的惯例也在今年被打破,由于国内保守力量的反对,石破茂首相未能在8月15日发表战后80年谈话,就连发表“个人见解”都受到重重阻碍;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胜;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者公然将9月2日称为“亚洲解放纪念日”,妄称“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呼吁“日本要停止自虐史观”。战后80年,这些错误言行屡屡上演,错误叙事在日本国内甚嚣尘上,令人震惊的同时也暴露出日本社会对军国主义历史的选择性遗忘和系统性粉饰。这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也是对人类良知的挑战,更是对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挑战。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连诚实面对历史、深刻反思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会有和平的未来?相信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一样,都不希望再次发生战争。希望日本国内出现更多和平理性的声音,更希望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践行走“和平国家”道路的承诺,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