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石破谈话”距离日本真诚反省相去甚远

    “石破谈话”距离日本真诚反省相去甚远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6日 | 发表人:

    来源:中国网

    作者:关照宇

    1010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战后80之际发表题为《内阁总理大臣所感》的讲话。这份讲话被视为继村山富市战后50年谈话、小泉纯一郎战后60年谈话、安倍晋三战后70年谈话之后,日本新一代政治家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又一次政治宣示。

    如果说1995年的村山谈话是日本对二战最深刻的一次国家忏悔,那么2025年的石破谈话则是一场去道德化、去情绪化的制度反思。村山富市在战后50年时承认:日本通过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并以痛切反省由衷谢罪来表明国家态度。安倍的战后70年谈话则以模糊语言淡化侵略责任。而石破茂聚焦为何日本政治体制未能阻止战争爆发,以制度反思取代情感忏悔,强调政治体制失灵,显示出制度反思的倾向,却刻意回避了侵略事实。

    谈话中鲜见侵略”“谢罪等词汇,反而以制度失灵取代加害责任。这种自我中心化的反思逻辑,是日本右翼知识界长期以来的安全式反省”——承认战争之错,但拒绝承认侵略之罪。

    从政治语境看,石破谈话介于村山的道义忏悔与安倍的民族自尊叙事之间。他希望通过理性分析+制度警示修复保守派形象,但这种折中策略存在显著的投机性。石破茂的理性更像是一种冷漠,谈话未触及731部队、南京大屠杀等事实,也未触及日本社会的记忆断层。调查显示,仅三成日本人认为侵华战争是侵略,八成认为学校未充分教授战争史。在此背景下,石破茂的制度反思显得过于抽象。当右倾舆论在年轻人中蔓延,反省反而成为少数派。

    反思如不能延伸至教育、媒体与社会记忆,那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历史自觉。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衡量日本首相谈话的标准不在于文字技巧,而在于能否正视侵略事实、影响社会共识。石破谈话在形式上更新了表达,但在内容上却是历史的倒退。被侵略国家的公众希望听到的不是为何失败,而是日本错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对日本造成损害,更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沉重灾难。这些灾难无法被反思自身制度模糊为一次简单的政治失误。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谈话也蕴含着对日本政治现实的考量。

    长期以来,石破茂在自民党内被视为理性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出身防卫族,却主张政治必须对军事进行制度性约束,多次强调文民统制的必要性;在安倍时期曾屡次公开批评历史问题被政治化利用,反对以民族主义情绪凝聚选票支持,这让他在安倍派主导的自民党内部长期处于边缘地位。

    2025年石破茂出任首相时,正值日本政治生态发生剧烈震荡——安倍派系在丑闻后瓦解、岸田政权因经济停滞与外交困局而信任度下滑,社会舆论呼唤理性与稳健的政治回归。石破茂凭借其温和保守、重视制度改革的形象担任首相,在此时发表以制度为核心的历史谈话,不仅是历史议题的延伸,更是对自身政治立场的重申。石破茂深知,触及军部独走”“政治失责等议题意味着对日本右翼意识形态基础的挑战。但他也清楚,若继续回避历史,日本社会将陷入政治信任危机与国际孤立的双重困境。因此,他选择以制度反思为突破口,用非道歉式反省的话语,既避免与保守势力正面冲突,又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重塑日本政治理性的信号。

    石破谈话只是日本的制度自省,表明日本在历史反省与国家自尊之间,选择了后者。真正的反省应建立在理解被加害者痛苦的基础上。只有当全体日本青年都有机会在教材中读到南京大屠杀,当政治家敢于说出侵略二字时,日本才算真正走出战争阴影。当前的日本需以更大的勇气,正视历史,不为自己辩护,而为和平负责。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