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京都大学教授翁邦雄:量化宽松如同安慰剂(上)

    京都大学教授翁邦雄:量化宽松如同安慰剂(上) 发表时间:2015年02月02日 | 发表人:

    译自日本《朝日新闻》网络版

     

    【翁邦雄简介】1951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后进入日本银行(日本央行,简称日银)工作,获得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士,曾历任日银金融研究所所长等职。2009年起,任京都大学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

     

    记者:教授您对当前日本银行的大规模金融缓和是持批判态度的,对吧?

    翁:日银的大规模金融缓和是一种从商品及服务的购买方出发、或说是想要提高总需求的政策。但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顶点是因提供商品及服务的供给方这一主要原因才一直在下滑,所以如果去增加总需求,能否提高经济增长率的顶点还是个问题。

    日本正处于“团块世代” (指日本在1947年至1949年间的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约有800万人)迎来退休、劳动人口减少的状态中,而护理等领域还需要增加人手,使经济增长率将会降低。对此,提高物价以及下调实际利率这一处方不太有效。今后日本必须做的是从供给方来看问题,防止经济实力下降。

     

    记者:但当前阶段,大规模金融缓和似乎看上去没有大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翁:大规模金融缓和的问题不会在缓和扩大期间表面化。其是否成功,需要在金融政策必须转变的时候,视倒退的情况来评价。

    因此,很难对大规模金融缓和进行期中评价。目前暂且可以说的是,日银所说的用两年使物价上涨2%的通胀目标难以达成,人们也没能急剧出现物价上涨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规模金融缓和的开展对于日银而言超乎意料。

    但这也未必是坏事。原本就算按照日银的目标用两年使物价上涨了2%,薪资的上涨也难以跟上,这对于日本经济而言,并不是理想的剧本。现在,看起来似乎日银正在慢慢朝着以与经济热度相适应的物价上升率为目标的方向修正。倒不如说,这才是理想的变化。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为何大规模金融缓和未能达到日银预想的效果呢?

    翁:向市场投放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与物价上涨之间,理论上没有关联。日银购买国债的结果给人的印象虽然是金融机关领获得的资金被原封不动地置换为了股票及外国债券而得到了运用,但资金并没有从日银中的金融机关专用存款账户流到外面。这就如同在往一个绝不会装满的存钱罐存钱。

    日银给人以增加供给货币的印象,有安慰剂般的效果,即或许会使人认为通货膨胀要来了。但安慰剂是无害的,而日银的量化宽松是购买巨额国债,从结果来看是大规模填补了财政缺口。如果对此习以为常的话,可能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如同是在把猛药在当安慰剂使用。

     

    记者:但如果说大规模金融缓和是“安慰剂”,那为何其会引起反响,使日元不断贬值,股价也上涨了呢?

    翁:物价上涨看起来似乎是因量化宽松政策,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日元贬值的效果。而日元贬值也与其说是量化宽松政策生效,倒不如说是自民党的安倍晋三总裁在夺得政权前的2012年秋一直声称要引导日元贬值的言论生效,股价也因此上涨。而那个时候正好是个绝佳时机,人们开始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在消退,日本的贸易收支也将稳定为赤字。因此,日元一度大幅贬值,量化宽松政策也在数月后开始实施。

    话虽如此,但去年日元之所以进一步贬值,是因日美两国的金融政策的效果很大,一方面美国结束了量化宽松并有望解除零利率,另一方面日银则通过追加的金融缓和给人以金融缓和长期化的强烈印象。美国利率上涨而日本保持低利率的状态这一预期创造了日元更易被卖出的状态。

    不过,日元贬值最大的忧虑是想停止的时候停不下来。通过日元贬值使出口增加,再通过出口主导使经济恢复——这种效果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日元贬值对于在制造业大企业工作的人和持有股票的人有利,但对于其他人群不利,这一明显的分配效果很可能导致不满加剧。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