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丹羽宇一郎、日本中国协会会长野田毅、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日本宫崎家族致贺信,并向获奖者表示祝贺。
鼓励中青年学者开展日本学研究
已故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毕生从事中日友好事业,晚年十分关注国内对日本学术交流和日本学研究人才的培养。1997年8月,遵照孙平化的遗愿,其亲属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设立“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旨在利用其生前、身后所得的各类捐赠和奖酬等支持中国日本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奖励优秀学术成果,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目前,“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是国内唯一以中青年学者为特定对象、以建立日本学研究体系为特定方向、专项支持日本学研究的学术奖励基金。每三年举行一次评审颁奖活动,主要面向日本学(人文、社科为主)学术领域的中青年研究人员。该基金设立20年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评审奖励活动,评选出了104件在中国日本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准和独到见解的学术作品,激励了国内年轻一代学者以科学的态度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从学术角度观察、研究日本;对促进中日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加深接触、实现更为坦诚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基金的发展得到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日本友好协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八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共奖励了25件获奖作品,其中专著类12件、论文类12件、译著类1件。丁莉的《永远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的中国叙述》获专著类一等奖;朱安新、高熔的《日本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死感知——基于日本内阁府“独居老年人意识调查(2014年)”数据》获论文类一等奖。
不忘前辈初心,推动中日和平友好合作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表示,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来,两国大批友好人士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倾尽心力,作出了巨大努力和重要贡献。
日本驻华公使衔参赞川上文博对“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设立二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也是
孙平化亲属代表孙晓燕表示,“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走过二十年的路并不轻松,不仅要面对中日关系的起伏动荡,还要不断摸索完善学术评审与奖励的具体操作。今天,无论是面对两国领导人、还是社会公众,我们都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二十年来未曾因中日关系的起伏动摇过,学术评审的高度透明性和公正性赋予了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鲜活生命力。尽管资金规模仍然微小,但二十年的成长有目共睹,中国国内顶尖的外国社科研究领域省部级奖的声誉已是公认。只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相信孙平化基金的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第八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获奖作品名单
一、专著类
一等奖(一部):
《永远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语文学的中国叙述》作者:丁莉
二等奖(三部):
《七至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作者:葛继勇
《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思想研究》作者:王俊英
日译吴音的读音层次与六朝南音》作者:李香
三等奖(五部):
《战后日本对外文化政策:1952-1972年重建过程中的摸索》作者:牟伦海
《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研究》作者:兰立亮
《追赶型工业战略的比较政治经济学》作者:宋磊
《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1972-2012)》作者:田庆立
《汉日语语序对比研究——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考察》作者:盛文忠
鼓励奖(三部):
《大隈重信的对华观研究》作者:杨延峰
《日本学者西南少数民族研究述评》作者:王晓梅
《近距离看日本》作者:李萍
二、论文类
一等奖(一篇):
《日本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死感知——基于日本内阁府“独居老年人意识调查(2014年)”数据》作者:朱安新高熔
二等奖(二篇)
《“日本人”的发现与再现:以森鸥外的小说<花子>为例》作者:熊鹰
《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作者:王晓华
三等奖(五篇)
《近代日本军方首批留华学生考略》作者:谭皓
《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理”与西周哲学译名之研究》作者:孙彬
《论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的域外语境特色》作者:曹莉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与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重构》作者:平力群
《大江匡衡的九月尽诗与潘岳〈秋兴赋〉的比较研究》作者:吕天雯
鼓励奖(四篇)
《环境污染的社会讲述:以日本四日市市大气污染为例》作者:高娜
《从“造化机论”到“培种之道”:通俗性科学在清末中国社会的传播》作者:唐权
《国会本色葉字尽について》作者:李妍
《明治时期日本出口陶瓷产业的变迁》作者:黄荣光
三、译著类
鼓励奖(一部):
《第四消费时代》作者: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