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解放日报
再过3天,日本将迎来“令和”时代第一场参议院选举。
与众院选举的“政权投票”不同,参院选举向来被视为对执政党的“信任投票”,此次更成为对执政6年半的安倍政府一次全面的检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能否通过“大考”,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人心向背”如何,是本次选举的一大关注点。
另一个关注点在于,支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的修宪势力,能否像3年前的参院选举那样,达到通过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如果跨过“门槛”,又将如何左右安倍的修宪进程。
一场“信任投票”
日本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一半,此次改选将选出124名参议员。这是日本“令和”时代第一场国会选举,也是安倍本届政府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的首次选举。
自本月4日选举公告发布起,竞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7月5日之后,部分选民开始提前投票,正式投票则于21日举行。
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指出,如果说众院选举是“政权投票”——政党在众院赢得过半议席方可上台组阁执政,那么参院选举就是“信任投票”——对执政党任期内的表现是否符合民心、顺应潮流“打分”。这对执政6年半的安倍政府是一次全面检验。
近年来,安倍因陷入森友学园“地价门”、自卫队“瞒报门”和为加计学园“开绿灯”等丑闻,执政地位发生动摇,公信力受到打击。此次选举前,养老金和消费税两大民生问题,又对安倍选情产生负面影响。
养老金问题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是因为日本金融厅6月初在一份报告中称,一个日本人退休后如再活30年,其所领取养老金对比生活费支出的资金缺口总共将达2000万日元(约合18万美元)。这一报告引发日本社会广泛忧虑,也戳穿了安倍政府关于“养老金制度100年安心”的说法。在野党借此大做文章,不禁令人联想起12年以前,同样因为养老金缴纳记录丢失等问题,自民党在参院选举中被在野党逼入绝境的境况。
选战的另一大焦点议题是消费税问题。这显示了“安倍经济学”引发的争议,反映出日本民众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情况下对国内经济走向的担忧。
日本政府计划今年10月将消费税率从当前的8%上调至10%。安倍在3日举行的朝野7党党首辩论会上表示,提高消费税是为了充实财政收入,以应对少子化以及确保社会保障金的支出。但在野党均对提税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会打击日本经济。
分析人士指出,提高消费税率本是为增加财源以改善日本糟糕的财政状况,安倍此前已经两次以可能影响经济为由推迟提税,此次如再不提税恐被批评“安倍经济学”无效。为应对提税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安倍政府在本年度预算中加入了2万亿日元(约合185亿美元)经济对策资金,但这一规模超过了提税所能增加的财政收入,显然有违提税改善财政的初衷。这显示安倍政府在消费税问题上处于两难境地。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顾问王少普认为,选举关系到安倍的长期执政梦想。总体来看,日本目前经济发展尚可,但也遇到一些阻碍,比如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经济难保活力。在此前提下,安倍希望借选举巩固政权、实现长期执政,对国内政策进行调整,从而刺激经济发展。
安倍“真正的目标”
目前,执政联盟共握有70个非改选议席,若想稳定执政只需获得参院过半数议席(123席),因此这次只要拿下53个议席即可达标。虽然安倍说,选举的“胜负线”是确保执政联盟议席数过半。但舆论普遍认为,拿下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才是安倍真正的目标。
安倍一直谋求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特别是其中核心的第九条,使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在3日的党首辩论会上,安倍重申应将自卫队的存在写入宪法第九条,并称这是“防卫的根本”。主要在野党中,日本共产党和社民党坚决反对修宪;另一些在野党虽然不反对探讨修宪话题,但反对将自卫队写入宪法第九条;只有日本维新会支持修改宪法第九条。
根据日本修宪相关程序,发起修宪动议需要在国会众参两院分别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目前执政联盟在众议院握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席,并且还有日本维新会等在野修宪势力支持,因此联合其他修宪势力拿下参议院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对安倍实现其政治夙愿十分关键。
王少普认为,如果能在参议院拿下多数席位,将对修宪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安倍政府对修宪有了新的迫切性。当下,特朗普对日政策发生重要调整,认为美国对亚洲盟国承担的保护责任太大,而日韩直接承担的责任太小,要求日韩派遣更多军队。在此情况下,安倍希望通过修宪为日本发展武装力量打开方便之门。
共同社报道,包括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无党派议员在内,无需改选的支持修宪势力现有78人,还需赢得86席才能达到通过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
实现修宪也非易事
那么,安倍的“赶考”能否成功?根据日经新闻网最新民调结果,约55%受访者说,希望执政联盟继续控制参院。共同社民调同样显示,自民党以33.8%的支持率居首;立宪民主党居次,支持率为9.1%。但就整体战况而言,在野党正在迎头追赶。
王少普认为,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席位数过半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日本政坛能对安倍构成直接挑战的力量还未形成;另一方面,日本的内政外交目前都面临新挑战,需要一个稳定、连续性强的政府。至于修宪势力能否赢得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局势尚不明朗。
“但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日本国内反对修宪的声音正在减弱。”王少普说,原因在于:其一,特朗普对日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取得更强大军事力量的愿望。其二,日本社民党、日本共产党等反修宪势力遭到较大削弱。其三,世代更替带来民意变化。日本国内对修宪的主要争议点在于,发展和平力量还是重新走上武装道路。二战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和伤痛,因此很多日本民众反对重新武装。但随着年老一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对军国主义道路给日本民众带来的严重伤害缺乏认知。
吴寄南认为,执政联盟议席过半悬念不大,但主张修宪的势力能否赢得三分之二议席存疑。事实上,2016年,参议院“修宪势力”议席数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再加上自公两党在众院占据三分之二以上议席,修改宪法的基本环境已经具备。然而修宪进程并没有“突飞猛进”,原因在于安倍受到一系列牵制。
首先,自民党的执政伙伴公明党对修宪持谨慎态度。此外,修宪动议发起后还需交由“全民公投”表决,取得过半支持才能成立。民调显示,多数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急着修宪,因此安倍修宪要过“民意关”也不容易。
其次,安倍虽然执意推动2020年修宪,但在他2021年任期届满之前,面对一系列内政外交压力,包括:提升消费税后如何提振消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应对风险、如何打好日美贸易谈判这场“硬仗”、如何引导跌入冰点的日韩关系走出困局等等,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它们会牵扯安倍大部分精力,使修宪无法从容推进。
“安倍如果一味将修宪作为主要议题推进,难免着急翻船,”吴寄南说,“按照路线图,安倍可能于明年向宪法审议会提出草案,需要获得众参两院三分之二议员通过,随之进行公民投票。只要程序中任何一步出错导致难产,修宪就可能很长时间无法提上议事日程。”此外,中日关系虽然向好,但仍处爬坡过坎阶段。如果安倍在任何一个事关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上有所差池,都可能影响两国关系回暖,因此必须在修宪问题上慎之又慎。
王少普认为,如果修宪势力在日本政坛占主导地位,日本在亚洲地区将走向相对孤立的境地。亚洲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位列第三,再加上韩国和东盟国家,亚洲正处于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未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亚洲的合作团结将起到负面作用,对亚洲现有的积极变局将造成干扰,也将影响日本与亚洲各国建立更广泛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