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共同网
共同社东京、北京6月28日电 日中关系开始笼罩阴云。对于中国公务船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频繁驶入日本领海的做法,日本国内应加强威慑力的论调高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国宾访日也变得越发遥远,在此情况下,首相安倍晋三自夸“已重回正常轨道”的日中关系有可能倒退至之前的冷淡状态。
▽警惕
“在包括中国海洋活动的(安全保障)形势紧迫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切实讨论。”日本环境相小泉进次郎在26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了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讨论的重要性。小泉虽然不负责外交和防卫领域,但阁僚点名中国提及加强安保战略的做法十分罕见。这透露出日本政府的真实想法,即警惕如果不提升威慑力将无法抗衡中国的压力。
随着陆上部署型导弹拦截系统“陆基宙斯盾”部署计划被放弃,自民党内认为应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主张扩大。该党干部透露称“与朝鲜相比,更多的是意识到中国”。尽管中方对此表示不快,但日方并不理会。防卫相河野太郎在26日的记者会上拒绝回应称“没必要发表评论”。
▽反弹
背后原因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中国却频繁开展海洋活动,日方的态度是对此的反弹。河野在23日的记者会上,关于18至20日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附近毗连区潜航的潜艇表示,“推断这是中国的”。这种公布潜航潜艇国籍的做法十分罕见,此举意在牵制中国。
日本外务省25日对中国发布50处东海海底地理实体名称提出了抗议。外相茂木敏充在28日的NHK电视节目中,关于习近平访日的预期,断言称“不是协调日程的阶段”。
▽高压
中方也展示了强硬姿态。针对冲绳县石垣市议会通过了尖阁诸岛地址更名议案,中方愤怒地表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语)。
22日,中国海警局4艘船只驶入尖阁诸岛附近的日本领海并航行了4小时。据日方相关人士称,反复驶入领海的每次平均时间为2小时左右。据分析此举意在对尖阁诸岛更名进行报复。
从安倍呼吁习近平访日的2017年9月起,到再次确认2020年春习近平作为国宾访日的2019年12月的日中领导人会谈为止,认为这期间两国关系较为稳定的观点占主流。但之前从2012年起的几年间,两国曾因尖阁诸岛问题激烈对立。北京的外交消息人士预测称:“关系不如2012年时那么紧张,但朝着再次恶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