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网
作者:颜泽洋
当地时间10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此次会晤不仅是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多边框架下的重要互动,更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为中日关系发展稳定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发展中日关系需要坚守政治根基。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和方向,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四个政治文件作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明确了在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处理准则,是两国关系避免偏离正轨的根本保障。
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确立的“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重要共识,以及“村山谈话”所体现的反省侵略历史、向受害国道歉的精神是两国化解分歧、推进合作的基础。日方若背离这些共识,不仅会辜负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和各界人士为发展中日关系倾注的心血,还可能让矛盾分歧定义两国关系,破坏中日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日本新内阁要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均需以坚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和方向为前提。
中日之间可以深化互利合作。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300多倍,连续15年保持了3000亿美元的高水平,累计双向投资近1400亿美元。当前,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这不仅将为中国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中日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中日可以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加强合作。这并非简单的合作倡议,而是基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的理性选择。日本在高端制造、医疗技术等领域拥有优势,中国则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绿色转型的实践经验。双方合作既能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也能为日本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中日在维护多边秩序、应对全球性危机等议题上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有利于降低“脱钩断链”风险,以合作对冲地缘政治干扰,共同守护两国多年积累的经济利益融合成果。
稳定中日关系还需妥善管控分歧。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强调,目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两国在历史认知、领土争议、地区安全等领域仍存在短期难以完全消除的分歧,若任其发酵将直接冲击双边关系根基、阻碍合作进程,甚至影响地区稳定。面对具体争议,双方应遵守已达成的共识,以战略互惠共识为指引,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处理分歧,避免将其扩大化、政治化,更不应允许第三方势力借机干扰中日关系。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日关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两国要实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还需共同努力。关键是日方需要深刻认识此次会晤的重要意义,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
一是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日方需彻底扭转对中日关系的混乱定位,摒弃既想依附美国遏制中国、又想从对华合作中获利的矛盾心态,避免被国内极右翼民粹势力绑架,要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
二是积极改善两国民众彼此好感度。当前中日两国民众对彼此好感度在低位徘徊,这与政府宣传导向和媒体宣传偏好有重要关系。未来需通过多渠道增进民间互信,尤其应重视青年群体的桥梁作用。
三是减少外部因素影响。日方需打破美国对华态度决定中日关系的被动逻辑,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把握两国关系方向,认识到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作者颜泽洋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