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日本核污染水背后那些“信息黑洞”

    日本核污染水背后那些“信息黑洞” 发表时间:2021年04月21日 | 发表人:

    来源:新华网

    日本政府日前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处理产生的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引发世人广泛担忧。日本当局反复宣称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但诸多信息黑洞的存在让人们不得不对此提出质疑。

    一、处理后的核污染水还有哪些放射性物质?

    为冷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熔毁堆芯,东京电力公司(东电)不间断地把水注入堆芯,再加上雨水、地下水接触或流经核反应堆,这些水不可避免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东电开发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号称能过滤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的绝大多数核素。截至今年1月,经过ALPS处理并储存起来的核污染水约有124万吨。

    事实上,这些经过一次处理后储存起来的核污染水中仍含有铯、锶、氚等60多种核素。其中,氚因为是氢的同位素,难以从水中清除。问题是,按照东电方案经过二次处理后排入大海的核污染水中,核素也并非只剩下氚。

    东电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核污染水经二次处理后,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铯-135、碳-1412种核素,且多为半衰期超长的核素。美国《科学》杂志413日刊文指出,ALPS在净化处理过程中,会不时漏掉钌、钴、锶、钚等放射性寿命更长且更危险的同位素。

    因此,日本自民党籍众议员山本拓强调,针对核污染水的海洋排放问题,不能仅限于讨论氚的安全性。

    二、ALPS运行可靠吗?

    日前,联合国有毒物品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发表联合声明指出,ALPS迄今为止的表现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二次处理也无法保证完全消除。

    ALPS是福岛核污染水处理的关键环节,由东电开发,于2013年投入使用。然而,除了除污效果存疑外,其本身运行是否合规也存在疑问。

    据日本《日刊现代》网站4月报道,自2013年东电运行ALPS以来,ALPS始终处于试运行阶段。在414日的日本参议院资源能源调查会上,日本共产党籍参议员山添拓指出,ALPS正式运行前的检查都还没完成。针对这一质疑,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更田丰志承认,因急于处理核污染水,省略了一部分ALPS运行前的检查手续。

    日本龙谷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大岛坚一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委员长亲口承认ALPS正式运行检查手续尚未完成,这事非同小可,意味着政府也好,东电也好,都没有处理(核污染水的)资格

    三、福岛核事故处理周期有多长?

    根据东电与日本政府制定的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废堆作业预计需要3040年时间。但不少专家认为,实际需要的时间可能远远超过预计。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1F(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堆研究会代表松冈俊二告诉日媒,根据东电的计划,在2011年海啸中无损的福岛第二核电站4座机组废堆作业需要44年,而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座机组堆芯熔毁,其废堆难度有天壤之别。

    松冈俊二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废堆作业的最大难点是取出3座机组的熔毁核燃料。但由于致命的高辐射量妨碍了废堆作业,现在东电连这些熔毁核燃料的散布情况都不掌握,取出方式也没有确定。目前看,光是取出熔毁的核燃料,就需要100年以上。

    因此,一旦开了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先例,在今后漫长的废堆过程中,太平洋海洋生态和相关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将始终笼罩在日本排污的阴影中。

    四、东电与日本政府是何关系?

    在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种种争议中,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是关键之一。包括国际机构在内,目前外界基本只能依赖东电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而日本政府的决策号称也是基于这些信息和数据。

    问题是,东电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均有隐瞒、虚报和篡改信息的前科,包括核污染水处理问题。例如,20138月,在公众质疑下,东电承认大约有300吨高浓度核污染水从钢槽中漏出,部分可能已流入太平洋。

    在福岛核事故前,东电是私营企业,与日本政府是监管与被监管关系。核事故后,东电面临废堆、赔偿等巨额费用,为避免这一电力巨头破产,日本政府设立日本原子能损害赔偿和反应堆报废等支援机构,这一官方机构拥有50.1%的东电股份表决权,实际上将东电纳入日本政府支配之下。

    根据配套的相关法规,该机构的任务也包括向海内外广泛提供废堆相关信息。这也意味着,针对东电在核事故处理、核污染水处置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信息黑洞,日本政府难辞其咎,难逃其责。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