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点
  • 美日澳印首次线下峰会,合作能否兑现?

    美日澳印首次线下峰会,合作能否兑现?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26日 | 发表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廖勤

    一心重振雄风的美国高龄总统,怀揣大国梦想的印度总理,即将卸任的日本苦命首相,朝友邦“背后捅刀”的澳大利亚总理,924日,拜登、莫迪、菅义伟、莫里森,四位领导人借着“四方安全对话”的名头,第一次相聚白宫。

    两小时会晤,四国共绘宏伟蓝图:继续落实10亿剂疫苗供应协议、启动半导体供应链计划、部署5G网络、今后每年举行峰会……

    与此同时,一场被视为充满“遏华”色彩的峰会,却罕见未公开提及中国。

    在外界看来,四国承诺很多、想法很好,却未必能兑现;避提中国也只是表面文章,暗地里仍“心系”中国;美方想靠拉帮结派实现战略图谋,实乃背离时代潮流,终究不会得逞。

    能否落实要打问号

    四国首脑“历史性”聚首之后,白宫在官网上挂出一份联合声明,就合作事项划了重点,包括疫情与全球健康、基础设施、气候变化、人文交流与教育、关键和新兴技术、网络安全、太空等七大领域。

    在应对疫情上,四国承诺继续执行3月峰会达成的向印太地区提供10亿剂疫苗的协议。印度宣布将很快供货,在10月底前出口800万剂疫苗。日本、澳大利亚也表示继续出资帮助印太地区国家购买疫苗。

    在基础设施领域,四国宣布,将在七国集团(G7)宣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重建更美好世界(B3W)”的基础上,启动基础设施协调小组,在印太地区引领高标准基础设施。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四国将构建绿色航运网络、清洁氢能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甲烷减排,建立清洁能源供应链。

    在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四国将启动确保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计划、支持5G部署和多样化等。

    此外,联合声明还称,将每年举行四国首脑、外长会,并定期举行高官会。

    从美方公布的峰会内容和成果中,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解读出两点信息:一是坐实“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拜登政府上台后,先把非正式的“四方安全对话”提升至领导人级别会晤并召开首次视频峰会,现又实现第一次线下会面,未来走向各层级的年度与定期会晤,正是一步一步将这一机制坐实。

    二是拓展四方合作内容和领域。以前,四方侧重安全领域合作,如今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纳入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淡化四方机制的安全合作特征,毕竟强调安全合作会让地区国家不安,加点‘非安全’的合作内容,既是向地区国家发出信号,也是为四方合作增添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表示,峰会议题比想象中宽泛,涉及不少公共产品的讨论,显示四国抱负不小。但总体来说,承诺很多、想法很好,能否实现却难断言。四国之中,除了日本还算靠谱,其他三国可能都会“掉链子”:美国有失信纪录,往往口惠实不至;印度“口气大、力气小”;澳大利亚则缺乏战略定力。

    吴心伯说,美国与盟友之间不缺合作平台,缺的是各方能否在共同议程上采取共同行动。四国恐怕不会在所有领域达到预期目标,因为能否切实合作、落实合作项目,都要打上问号。

    “两个淡化”引关注

    “四方安全对话”向来被视为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制衡中国的关键机制,首次线下峰会更是被贴上“应对中国影响力”的标签。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四国领导人首次会面并未公开提到中国,美方更是避谈四方机制针对他国和着眼安全的色彩。

    据吴心伯观察,“两个淡化”是此次峰会两个引人注意的动向,一是淡化四方机制的安全合作特征,二是淡化针对中国的色彩。

    这背后可能有几方面考虑,一是照顾地区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关切。地区国家不希望四方借安全合作与中国对抗,认为这不利于地区稳定、和平,若过分突出四方机制的安全合作或针对中国的色彩会让它们感到担心;二是顾及印度的感受。在四国内部,相比其他三国,印度对安全合作的意愿较弱。

    金灿荣也捕捉到上述微妙变化,他认为,四国有意凸显“四方安全对话”作为印太地区宏观政策协调机构的属性,并将针对中国的意图隐藏到公共议题中。

    在金灿荣看来,这是很巧妙的一招,会带来几个好处。一是确保机制的合法性。“四方机制无疑心系中国,但是若首次召开线下峰会就高调宣称针对中国,这会损害其合法性和影响力。因此,四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先大谈印太地区国家关心的公共问题,包括疫苗、基础设施等,把这一机制塑造成公共决策平台,使之具有较强的合法性。”二是赋予机制潜力。如果四方机制在解决印太地区宏观的公共问题上能发挥作用,就会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未来就有潜力扩展成为更大的平台。

    当然,戏演得再足也无法瞒过外界雪亮的眼睛。“挑战”“胁迫”等含沙射影的措辞仍然出现在联合声明中。

    美联社称,在第一次面对面公开会谈中,四国领导人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在私下会谈中,中国肯定占据权重位置。

    “四位领导人……在这里真正讨论的是中国,以及中国在方方面面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半岛电视台驻白宫记者金伯利·哈尔克特说。

    吴心伯强调,淡化只是表面文章,并非真心实意。

    “四方只是在言辞上淡化,行动上并未淡化。”吴心伯说,“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核心还是安全合作,而且是针对中国的安全合作,比如四国军队联合演习和交流的步伐并未放慢。故意不提中国也不意味着不针对中国,从疫苗、供应链、基础设施等四方合作内容看,对冲中国影响力的意图非常明显。

    此外,四国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东海、南海,声称“继续倡导遵守国际法……以应对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司马昭之心”。

    “从缘起来说,四方安全对话就是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安排;在演变过程中,它也一直把中国作为主要目标。如果不这么做,四方合作的凝聚力和动力就会大打折扣。”吴心伯说。

    “小圈子”想成大事?

    近段时间,拜登政府忙着拉各种小圈子,又是“奥库斯”(AUKUS,美英澳安全伙伴),又是“四边形”,开足马力推进印太战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还放风说,华盛顿很快将发布新的印太战略,透露出有意拉东盟国家入伙。

    金灿荣表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是印度和东盟,现在已将印度拉入“四方安全对话”,未来,四方机制在地理上扩展到东盟,在内容上升格至更高级的政治、安全、军事合作,符合美国的战略逻辑,但能否如愿却还是未知数。

    “四方机制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印度。”金灿荣说,但是选择“平衡外交”的印度与其他三国仍存距离,三国迄今为止未能与印度上升到全面安全合作。最近,美英澳组建“奥库斯”也会给印度甚至日本等其他国家留下心理阴影,认清美国把盟友分成三六九等的事实——英澳属于第一梯队,印度只能待在“朋友圈”的外围,这也未必有利于将来的合作。

    在周五的峰会上,一个细节也显示美国的“等级观”。四国峰会,却摆了五张桌子,一张专门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准备,显然是让美国国务卿与三国首脑平起平坐。

    吴心伯认为,美国拉起的小圈子有虚有实,各有目的。比如“奥库斯”是为了充分发挥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安全中的作用。四方机制则瞄准印度,让印度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包括牵制中国。但是,圈子范围越大就越松散。以四方机制为例,由于印度秉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最多与美国建立准同盟关系,不可能像日澳那样与美国以条约形式结为同盟。未来,若要将各有利益考量的东盟10国纳入四方机制,为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恐怕更难实现。

    此外,四国首次线下峰会继续老调重弹,允诺要促进“印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

    在吴心伯看来,美国一手推动的四方机制,本质上是冷战式的小集团,非但无法给地区带来安全、繁荣,相反将加剧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对地区安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拉帮结派也不符合地区走向合作和更大范围一体化的趋势。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四国峰会作出的回应:搞封闭、排他、针对他国的小圈子违背时代潮流,与地区国家的愿望背道而驰,不得人心,注定不会得逞。


    •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板所有©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
      备案序号:沪ICP备13010890号